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10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1. 靈芝治療病毒性肝炎的臨床效用──抗發炎、抗病毒、改善失衡的免疫
(焦點新聞)
...  把這些訊息綜合來看即可得知:「萃取技術」對於靈芝治療病毒性肝炎的療效發揮,扮演相當關鍵的角色;被多數臨床研究證明可以有效治療病毒性肝炎的靈芝,是「靈芝子實體萃取物」。 用乙醇(酒精)萃取靈芝子實體獲得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靈芝三萜類,這群包含眾多三萜化合物的物質是靈芝抑制異常發炎(如降低肝炎指數ALT/GPT)、抑制病毒複製的活性來源。 以水萃取靈芝子實體獲得的活性成分,除了少許的三萜類,更多是含蓋多醣肽、醣蛋白在內的多醣類,這類成分是靈芝調節免疫功能的活性來源。 ...
建立於 09 九月 2021
2. 〔林志彬專欄〕靈芝抗腫瘤研究的故事二則──抑制腫瘤血管新生&化療耐藥性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    進一步研究還發現,Gl-PS 逆轉K562/ADM對阿黴素的耐藥性,與其下調腫瘤細胞的P-醣蛋白(P-gp)和多重耐藥相關蛋白(MRP1)的表達相關。這一重要發現迅速在專業期刊發表【註2】,沒想到這篇論文還引發了一個難忘的故事。  2008年暑假的某一天,我接到美國貝克曼研究所腫瘤細胞生物學實驗室David Sadava博士的電郵,說他想利用來北京開會的機會訪問我們的研究室,交流靈芝研究,我立即回信表示歡迎。 ...
建立於 06 八月 2019
3. 2018研究新知|豈止抗腫瘤!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還能抗發炎、保護神經細胞,防治神經退化性疾病有望!
(天選之材GMI)
...  研究者先把包含神經細胞與膠質細胞在內的神經組織,與GMI一起培養30分鐘,再加入可以誘發發炎反應的LPS/IFN-γ(脂多醣和干擾素γ的混合液)一起培養48小時。 脂多醣是細菌細胞壁的主要組成,干擾素γ則是動物細胞受到病毒感染後所分泌的具有抗病毒功能的醣蛋白,兩者都有刺激發炎反應的作用,因此大鼠的腦神經組織在經過LPS/IFN-γ作用之後,神經細胞存活的數量會大幅減少,細胞外觀形態和完整性也受到顯著破壞(圖2右上圖)。 ...
建立於 27 十二月 2018
4.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你吃的靈芝屬於哪個世代?細說靈芝產業1.0~4.0完整版(中)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六) 靈芝多糖F3與免疫細胞的分子機制 2002年翁啟惠主導有關靈芝多糖體的系列研究,分析靈芝(G. lucidum)子實體經鹼萃取酸中和乙醇沉澱的水溶性粗萃取物,發現其碳水化合物組成以葡萄糖(58%)和甘露糖(15.5%)為主,並含有岩藻糖(9.7%)、半乳糖(9.3%)和木糖(5.4%)等醣類,同時該粗萃取物中亦含有約15.6%的蛋白質。 此粗萃取物經膠體濾管柱層析後,回收得到五個主要含醣的部分。以小鼠脾細胞增生試驗評估其主要活性表現的第三部分(F3),證明F3除了能促進脾細胞的增生外,亦可增加IL-1、IL-2和INF-γ的表現,並指出此高活性的F3組成是含有岩藻糖的醣蛋白。靈芝研究自此從基因體學進入蛋白質體學的領域,對於活性多糖體的組成與構形具備更精確的描述能力,成分精製的F3靈芝產品於是誕生。 ...
建立於 19 七月 2018
5. 〔林志彬專欄〕靈芝多醣抑制腫瘤免疫逃逸的研究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  5. 分泌免疫抑制因子:腫瘤細胞分泌TGF-β(轉化型生長因子-β)和IL-10(白介質-10)等抑制因子,抑制身體的抗腫瘤免疫應答。 6. 腫瘤細胞的「蒙面術」:一些腫瘤細胞會合成大量糖萼(glycocalyx,富含唾液酸的黏脂多醣蛋白複合物)把自己包被起來,使抗體、補體及T細胞很難對其進行識別。   靈芝多醣促進黑色素瘤細胞MHC-Ⅰ分子及協同刺激因子的表現 腫瘤抗原肽與腫瘤細胞表面的MHC-Ⅰ分子結合形成複合物,再與T細胞表面的抗原受體結合,才能活化T細胞,並殺傷腫瘤細胞,這一過程還需要B7-1、B7-2等協同刺激因子與T細胞表面的CD28分子結合。而惡性腫瘤細胞常表現為MHC-Ⅰ分子和協同刺激因子的低表現或不表現,這是構成腫瘤免疫逃逸的機制之一。 ...
建立於 29 十一月 2015
6. 2015研究新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促使「抗藥性肺癌細胞」自噬死亡
(天選之材GMI)
...  同様的結果也反應在動物實驗裡:先給裸鼠皮下注射多重抗藥性肺癌細胞A549/ D16,再於七天(腫瘤尚未形成或不明顯)或四十天(腫瘤體積大到200 mm3)之後,以管餵方式每天給予裸鼠160μg的GMI,結果,即使腫瘤細胞的P-醣蛋白(p-glycoprotein,運輸蛋白的一種)依然過度表現,GMI都能造成大量癌細胞自噬或凋亡,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圖2、3】。 為什麼GMI能在運輸蛋白高度不配合的狀況下,制伏多重抗藥性肺癌細胞?正所謂此路不通,另有他途。根據柯俊良等的分析,GMI主要是從致癌基因下手,透過抑制Akt/S473和p70S6K/T389的活化(但不包括抑制ERK的活化),阻斷 ...
建立於 27 九月 2015
7. 〔柯俊良團隊2015研究成果〕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促使「多重抗藥性肺癌細胞」自體噬吞而亡
(中山醫學大學 柯俊良教授)
...  同様的結果也反應在動物實驗裡:先給裸鼠皮下注射多重抗藥性肺癌細胞A549/ D16,再於七天(腫瘤尚未形成或不明顯)或四十天(腫瘤體積大到200 mm3)之後,以管餵方式每天給予裸鼠160μg的GMI,結果,即使腫瘤細胞的P-醣蛋白(p-glycoprotein,運輸蛋白的一種)依然過度表現,GMI都能造成大量癌細胞自噬或凋亡,有效抑制腫瘤生長【圖2、3】。 為什麼GMI能在運輸蛋白高度不配合的狀況下,制伏多重抗藥性肺癌細胞?正所謂此路不通,另有他途。根據柯俊良等的分析,GMI主要是從致癌基因下手,透過抑制Akt/S473和p70S6K/T389的活化(但不包括抑制ERK的活化),阻斷 ...
建立於 27 九月 2015
8. 記2005美國化學會對於靈芝等食用真菌的探討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基因參與三萜類修飾成多樣性異構物之現象。 陳水田教授:靈芝多醣與醣蛋白的免疫功能 緊接著,中央研究院生物所陳水田教授則詳細解釋「靈芝多醣之免疫調節功能」,對於多醣在免疫調節功能中所發生反應之目標為何,以及在發生反應之後下游訊息傳遞過程均有清楚的詮釋。此外,陳教授亦發現一種醣蛋白會誘發脾臟細胞增殖與細胞激素之表現;同時,此一醣蛋白也會抑制脂多醣(LPS)造成之發炎反應。 甘魯生教授:以核磁共振研究靈芝三萜類之全結構 ...
建立於 12 六月 2015
9. 記2005第五屆世界食用菌學及產品大會──靈芝產業國際化的時代已經來臨!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德國樊華博士:具免疫促進與抗癌活性的醣蛋白GLIS 來自德國柏林自由大學的樊華博士發表「分離自靈芝的新活性成分GLIS的評估試驗」。該團隊自靈芝G. lucidum子實體分離純化的活性成分GLIS具有醣蛋白構造,其中醣類與蛋白質的比例為11.5:1。 此成分已經證實可活化並增殖大鼠脾臟細胞與人類周邊血液的淋巴細胞,促進其產生IFN-β和IL-2。同時亦可啟動人類自然殺手細胞毒殺白血病(leukemia ...
建立於 02 六月 2015
10. 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研究之最新進展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LZ-8 與外源凝集素(lectin)一樣,具有凝集細胞和促進淋巴球增殖的能力。由於外源凝集素對醣類具有專一性結合的能力,故又稱「親醣蛋白」。這種對醣類專一性結合的特性,使其具有結合細胞表面特定醣基,進而刺激細胞引發後續免疫反應之能力。 在 LZ-8 被發表的同時,支持研究 LZ-8 的日本明治集團同時在日本、歐洲和美國申請專利。日本方面分別於 ...
建立於 14 五 2015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