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12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1. 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 董大成教授
(分類)
1916~2008年,享年93歲。1938年畢業於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臺大醫學院前身),1944年獲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畢生專注國民營養、食品安全、植物抗癌物質之研究。 在臺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任教(1945~1983)後期,開始靈芝抗癌的動物試驗,為台灣靈芝抗癌研究之鼻組,更首開台灣研究靈芝菌絲體之風氣。爾後出任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前身)院長,仍持續靈芝菌絲體抗腫瘤與免疫調節之研究。 學術著作共計200餘篇,其中關於靈芝抗腫瘤之研究,除了正式期刊論文外,亦發表於他所創立的《中華民國癌症學會會刊》中。 ...
建立於
2.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分類)
生於1947年,師承臺灣大學王西華教授,1985年取得臺灣大學農化所博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科講座教授。 在臺北醫學大學任教初期,為董大成教授領軍之靈芝多醣抗腫瘤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為其提供穩定的菌絲體材料來源。 爾後鑽研靈芝三萜類護肝活性的成分分析,為首位建立以三萜類指紋圖譜作為靈芝菌種快速分類依據的學者,亦是利用靈芝子實體萃取後廢渣開發為癒傷敷料(SACCHACHITIN)的第一人,開啟靈芝外敷內服的新契機。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建立於
3. 台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 從無到有的發展概況──2016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論文
(活動報導)
...  台灣供應日本的靈芝,最初仍以野生為主。這時期亦開始有中藥房在靈芝供應商的引薦下把靈芝納為「中藥材」販售,並借鏡日本的應用經驗,教導民眾靈芝有何功效、如何煎煮服用。 1970年代末期,在日本對靈芝的需求日益熱絡,以及台灣洋菇外銷受挫、亟需尋求替代品的大環境下,促成靈芝人工栽培技術的快速發展,靈芝很快成了台灣菇農普遍栽培的新興農產品。同時期台灣科學家也受日本科研文獻影響,開始投入靈芝的藥理研究,其中又以時任臺灣大學生化研究所教授董大成最具代表性。 ...
建立於 25 五 2017
4.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之5 ── 健康、好吃又有趣的靈芝珍珠圓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靈芝也可以做成一顆顆半透明的「珍珠圓」?作者回顧三十年前如何在經費拮据下就地取材,DIY出一套既節能又環保的「靈芝菌絲球生產器」,為時任北醫院長的董大成教授研究「靈芝多醣抗癌」提供穩定的實驗材料。董教授還把這些帶有菇菌香氣、一點點甜、口感像愛玉的靈芝珍珠分送實驗室十幾人天天吃,一個月下來大家的免疫力都變好了…… 文/蘇慶華 ◎本文原載於2015年《健康靈芝》第66期 2~5頁   ...
建立於 05 三月 2016
5.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之3 ── 走進多醣的世界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多醣是靈芝,乃至其他食用藥用真菌的主要成分。就菇本身而言,為什麼要形成多醣?其化學結構有什麼特性?有哪些生理功能?臺北醫學大學教授蘇慶華不僅回顧了他在1995~2000年利用菌絲發酵生產靈芝多醣提供董大成院長做抗腫瘤實驗的有趣經歷,也回顧了他對於子實體中水可溶、鹼可溶與強鹼可溶多醣的探索。在這一步步挖掘的過程中,他最大的感想是,靈芝真是好東西,每一個萃取階段都有好的成分展現出來,而最好的多醣居然留在最後才出現…… ...
建立於 21 十月 2015
6.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之2 ──三萜指紋與功效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4~6頁   1986年九月中,新的學期已經開始,老師和學生一樣心情也跟著緊繃,經過漫長的暑假,面對新的學期,要把這學期要上的課大致備好,把暑期中做過的實驗數據整理一番,以便在年底向國科會提出新的研究計畫。 來北醫一年後,大致已將植生蟲草多醣的研究做到一個段落,正在思考下一輪的研究主題時,國科會恰巧在籌組一個大型的靈芝研究計畫,我很幸運經由董大成教授的推薦加入此一計畫,也讓我重新回到靈芝的研究領域。 ...
建立於 08 十月 2015
7.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憶董大成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在本篇專欄中,蘇慶華借由回顧進到北醫任教的歷程,介紹董大成院長對於台灣靈芝研究之貢獻,以及師徒倆在靈芝研究路上的相輔相成、教學相長。從生產靈芝粉圓、追蹤靈芝多醣在腸道的蹤跡、三萜類指紋圖譜的建立,到靈芝子實體廢渣的再利用,一切都是在位於地下室的「宛如中世紀煉丹場景的實驗室」裡完成的……。 文/蘇慶華 ◎本文原載於2013年《健康靈芝》第59期 2~5頁   董大成(1916~2008)攝於2006年家中。(攝影/鄭人和) ...
建立於 23 九月 2015
8. 歷屆靈芝研討會照片回顧 1987~2016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1987靈芝研究發展研討會 在那個沒有手機隨手拍的年代,一份黑白列印的A4資料, 為28年前學術界首次的靈芝會議留下了珍貴的記錄。(提供/許瑞祥)    1987年11月9日,由時任國策顧問李國鼎發起,行政院科技顧問小組召開, 董大成教授主持的「靈芝研究發展研討會」,在臺灣大學農藝館召開。 這場會議催生了後來的國科會「靈芝大型研究計劃」(1987~1991), ...
建立於 04 七月 2015
9. 2006專訪:李旭生副教授 台灣靈芝多醣研究的推手
(陽明大學 李旭生副教授 )
...    董大成的研究,是他生平第一個靈芝印象 給他靈感的人,是當時還在台灣大學生化所任教的董大成教授。「我不認識董教授,可是新聞媒體對他證實靈芝抗腫瘤作用的報導,卻是我生平對靈芝的第一個印象。」李旭生回憶。 1982年董大成首度發表人工液體培養之靈芝萃取物抑制老鼠S-180肉瘤生長的研究成果,這是台灣首次有科學家對靈芝的健康功效提出證明,相關的消息經媒體大篇幅報導讓靈芝紅遍街頭巷尾。 ...
建立於 29 五 2015
10. 悼念台灣靈芝抗癌研究之鼻祖 董大成教授(1916~2008 )
(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 董大成教授)
董大成教授於2008年3月1日仙逝,享年93歲,他是我們的恩師,也是我們的典範。身為醫生的他常笑著說從來沒有看過一位病人,不過他的研究成果更不知拯救多少人。 文/蘇慶華 ◎本文原載於2008年4月《健康靈芝》第40期48~49頁  董大成教授參加2006全球華人靈芝研討會準備接受終身成就獎時的情景, 陪在他身後的是本篇文章的作者,蘇慶華教授。(攝影/楊文卿)   ...
建立於 27 五 2015
11. 靈芝多糖的發現及七○年代至今的研究回顧(上) 1970~1990年代後期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mg/kg 劑量下抑制率可達 96% 和 91%。 作者在文中強調,抗腫瘤活性與其多糖體側鏈分支的頻度有關,降低分支側鏈的多糖體,其抗腫瘤活性相對降低。本篇為同時比較子實體和菌絲體來源多糖體組成構形差異與抗腫瘤作用關係的代表作。   1989, 台灣 1989 年董大成教授的研究團隊發表系列有關口服靈芝菌絲體培養液的抗腫瘤效果,為日後靈芝產品口服的功效提供有利的佐證。 ...
建立於 14 五 2015
12. 回顧台灣靈芝現代化研究的奠基過程 ── 台灣靈芝研究家族族譜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王教授曾指導的學生中,有現任臺北醫學大學的蘇慶華教授、陽明大學的許先業教授、臺灣大學醫技所的林淑萍教授、臺灣大學生技系的林璧鳳教授、許瑞祥教授和黃慶璨教授,臺灣大學獸醫所的吳應寧教授等,分別在靈芝的液態培養、菌種鑑定、基因選殖、活性成分分析、幾丁聚糖開發、免疫調節作用、抗癌機制探討等領域裡開枝散葉,綿延超過二十年。  (二) 臺大生化所 生化所在董大成教授任教期間開始有關靈芝抗癌的動物試驗,是台灣靈芝抗癌研究的開山始祖。 ...
建立於 12 五 2015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