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54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3 頁,共 3 頁

41. 中國:首篇抗阿茲海默症、抗癲癇臨床研究報告出爐,單用靈芝孢子粉效果似乎有限
(2010-2019)
...  這些研究使用的靈芝材料,從子實體(整體萃取物、水萃取物/多醣、酒精萃取物/三萜,)、菌絲體(水萃取物/多醣)、孢子粉到孢子油,應有盡有。雖然全都局限在動物藥理作用或細胞分子機制的探討,但能有這麼多不同的科研機構接力跟進,至少說明,從科學的角度來看,靈芝防治阿茲海默症和癲癇具有高度可能性。 只是人體比動物複雜太多,不僅有不同的生活習慣、不同的身體條件(例如是否有合併其他疾病),還還有各種不同的用藥狀況。重點是,大概很少有人會在診斷出阿茲海默症或癲癇,還堅持選擇不吃藥吧!不過上述兩項臨床試驗,卻把靈芝獨立於西藥之外,評估「單用靈芝治療已發生的阿茲海默症和癲癇」的可行性與安全性。 ...
建立於 17 九月 2018
42.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你吃的靈芝屬於哪個世代?細說靈芝產業1.0~4.0完整版(下)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一) 源自G. lucidum的LZ-8 最早被發現的靈芝免疫調節蛋白是在1989年由Kino等人自G. lucidum菌絲體中分離而得,命名為LZ-8。LZ-8由110個胺基酸所組成,分子量為 12,420 Da,並且與免疫球蛋白重鏈之可變區域的胺基酸序列和二級結構有很高的相似性(Tanaka, 1989)。 以同源雙體(homodimmer)形式存在的LZ-8,具有促進淋巴球增殖和抑制系統性過敏反應作用。此外,LZ-8 ...
建立於 20 七月 2018
43.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你吃的靈芝屬於哪個世代?細說靈芝產業1.0~4.0完整版(中)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1984年水野卓發表靈芝(G. lucidum)子實體經熱水萃取、酒精沉澱、管柱層析後部分純化的活性多糖體,其中分子量1,050,000的β-D-glucan是「以β(1→3)鍵結為主鏈,含有分歧頻度4的β(1→6)鍵結,由六個糖連結的短支鍵構造」的抗腫瘤活性多糖體。   (三) 確認多糖構形會影響抗腫瘤活性;即使是同菌種,子實體與菌絲體的多糖構形並不相同 1985年Sone等人發表的報告,對靈芝子實體和菌絲體中經熱水或稀鹼溶液萃取而得的各種多糖體抗腫瘤活性進行比較。作者強調抗腫瘤活性強弱與其多糖體側鏈分支的頻度有關,被降低分支側鏈的多糖體,其抗腫瘤活性相對降低。本篇論文亦為比較子實體和菌絲體來源多糖體組成構形差異與抗腫瘤作用關係的代表作。 ...
建立於 19 七月 2018
44.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你吃的靈芝屬於哪個世代?細說靈芝產業1.0~4.0完整版(上)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靈芝產業2.0──聽說有效 1970年代靈芝的人工栽培成功,開啟靈芝產業2.0的契機。靈芝的來源從隨機採集到穩定供應,從皇室專用到民間共享,開創產業促成商機,也提供豐富的靈芝材料,使得靈芝及其各種製劑能被大量生產及製造。 1970年代中國大陸利用靈芝的子實體、菌絲體及醱酵液所製成的各類靈芝製劑,經臨床證實對慢性支氣管炎、冠心病、心絞痛、神經衰弱、高血壓等的慢性疾病皆有明顯的療效,且副作用極低,引起世人對靈芝的高度關切,靈芝熱潮於是開始湧向世界各地。 ...
建立於 17 七月 2018
45. 再現靈芝預防保健、孝養天下的價值──記福建浦城2018國際靈芝文化節
(活動報導)
...  ◆ 靈芝3.0──應該有效:原料為特定農場人工栽培的子實體或孢子粉,或在特定條件下生產出來的菌絲體,裡面的多糖、三萜、靈芝酸等活性成分可以被清楚的分析出來,也有穩定的含量,基本上可在不同人身上吃出效果,也大概能每次吃出差不多的效果,但「中獎率」還不是百分之百。 ◆ 靈芝4.0──一定有效:其原料和3.0版的靈芝類似,但裡面的活性成分種類與含量更精準,能確知和檢測得到是哪一種特定的靈芝多糖、三萜(如靈芝酸A)或功能蛋白,其用在每個人身上,每次都能發揮「一定有效」的作用。 ...
建立於 15 七月 2018
46. 〔2018國際靈芝文化節重頭戲〕靈芝產業高峰論壇7月9日將在浦城登場!橫跨靈芝現代研究五十年,老中青三代靈芝專家會擦出什麼火花?
(最新消息)
...    橫跨三個世代的七位靈芝專家 將激盪出什麼樣的火花? 北京大學林志彬教授從1970年代就投入靈芝的臨床功效與藥理研究,尤其在調節免疫、抗腫瘤、保肝、改善糖尿病、延緩衰老等方面有深入的著墨,其西醫藥理與中醫實務兼具的背景,讓他領悟靈芝的許多作用都是通過扶正固本作用實踐的。 中國醫學科學院陳若芸研究員從1970末、1980年代開始投入靈芝化學成分的研究,對於不同菌種、不同栽培方式、不同發育階段(菌絲體、子實體、孢子粉)的靈芝成分分析,以及靈芝三萜酸的測定方式與靈芝質量指標的建立,投入相當多的心力。 ...
建立於 06 七月 2018
47. 〔臺大教授許瑞祥-演講精選6〕認對靈芝才不會遺憾終身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具有抗腫瘤活性的靈芝三萜(靈芝酸A)結構。 (資料來源/許瑞祥著,2010靈芝概論)   健康靈芝第47期:不能沒有三萜類。完整的靈芝,才有完整的功效。   可以單一量產的小分子蛋白 低濃度就有抗癌作用 小分子蛋白(又名免疫調節蛋白)是在1989年由日本學者Kino在靈芝菌絲體裡發現,它的分子量很小,只有一萬多,可以促進淋巴細胞增殖。 現在的生物技術已經有能力可以單獨生產這個蛋白質,它的結晶立體構造也已經清楚了,後來的研究也發現,它有調節免疫功能、抑制過敏反應、調節血糖等作用,甚至還能抗肺癌,而且只要很低的濃度就有作用──把它用在接種肺癌細胞的裸鼠身上,每公斤體重只要幾毫克就有抑制效果,已經成為蛋白質藥物開發的新標的。 ...
建立於 28 一月 2018
48. 靈芝產業4.0已經來臨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靈芝產業3.0──靈芝應該有效 隨著產業的成長與現代化科技的進步,讓靈芝的人工栽培從半開放的農場進化到環控工廠;原料從單一選項的子實體來源增加了菌絲體和孢子粉;萃取方式從傳統的熱水萃取擴增至鹼水萃取、有機溶劑萃取、超臨界萃取等。當形形色色的萃取物可以直接或再純化、精製成各種不同組合的原料時,靈芝產業已經邁入3.0時代。 結合基因體世代分子生物的科研進展,靈芝屬種源紊亂的多樣性,已經可以用特定的基因序列予以鑑別,進而能固定菌種、調控生產,以穩定活性成分的組成與含量,提高靈芝產品質量穩定與功效再現性。 ...
建立於 12 十月 2017
49. 2017研究新知|小孢子靈芝蛋白調節蛋白質GMI能直搗「癌幹細胞」,徹底對付口腔癌
(天選之材GMI)
... μg)。 如今,又有研究進一步證明,靈芝蛋白GMI可以有效抑制口腔癌幹細胞,甚至能與順鉑發揮協同作用,化解口腔癌幹細胞抗藥性,而且也是少量口服有效,不僅再次證明GMI的能耐,也為目前癌症醫療最困難的瓶頸帶來解決良方。 靈芝蛋白GMI雖不存在於孢子粉,子實體和菌絲體含量也很少,卻能用生物工程技術大量生產純的GMI,讓相關的產品開發應用沒有後顧之憂。 癌症治療刻不容緩,何時可以把這個安全又有效的天然物,轉化成臨床輔助用藥?令人引頸期待。 ...
建立於 23 八月 2017
50. 靈芝
(靈芝圖書)
出版日/1976年4月 編著/中國科學院北京植物研究所、北京醫學藥理教研組 出版者/科學出版社(北京) 語言/簡體中文 開本/12.8cm * 18.3cm   頁數/123頁 簡介/本書應是近代系統性介紹靈芝最早的一本專著。除了搜集和總結靈芝培養和臨床應用方面的經驗,還介紹有關靈芝的基本知識,文字通俗易懂。主要內容包括:靈芝子實體的人工培養、靈芝的深層(菌絲體)培養、靈芝的化學成分、靈芝製劑的製作、靈芝的藥理及靈芝應用。另附有兩幅靈芝寫實手繪圖、九幅圖版及參考資料。 ...
建立於 27 五 2017
51. 台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 從無到有的發展概況──2016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論文
(活動報導)
...  1982年初,董大成在動物實驗基礎上發表的兩篇靈芝抗腫瘤論文,各以「人工栽培靈芝子實體熱水萃取物」和「野生無柄靈芝菌絲體及其發酵液」為原料,首開台灣學者研究人工栽培子實體和菌絲體的風氣。 始料未及的是,癌症在當年首次登上台灣十大死因之首,媒體於是大肆報導靈芝抗癌的研究成果,使得靈芝身價瞬間爆漲,引發民間炒作靈芝療效、農民爭先栽種靈芝的熱潮。大量日本翻譯的靈芝著作也在此際被業者引進台灣,成為民間獲取靈芝知識的主要來源。 ...
建立於 25 五 2017
52. 中國:靈芝多醣防治「慢性胰臟炎」,可能與調節腸道菌相有關
(2010-2019)
...    靈芝多醣的抗發炎作用 靈芝多醣或許可以扭轉慢性胰臟炎的宿命。 研究者先給小鼠腹腔注射化學藥劑DDC(diethyldithiocarbamate)每週兩次,持續四週,誘使胰臟慢性發炎;並從注射DDC一週後開始餵食「從靈芝菌絲體純化而得的多醣」,每天劑量200、300或400 mg/kg,持續四週,同時與中醫治療慢性胰臟炎常用的處方「清胰利膽丸」(每天300 mg/kg)進行比較。 ...
建立於 01 二月 2017
53. 〔蘇慶華專欄〕初解靈芝孢子粉的迷思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圖1  龍泉栽培基地生產靈芝孢子粉的過程 (1) 將大型太空包埋於栽培舍土壤中。 (2) 長出子實體後,套上桶狀塑膠環狀容器並加蓋,同時下面鋪上塑膠布。 (3) 待孢子釋放後打開容器。(4) 收集孢子。 (提供/蘇慶華)   受邀在本次大會做專題演講的張樹庭教授也指出,靈芝有不同的生長階段,如菌絲體、子實體和擔孢子。傳統上一般所指的靈芝應該是子實體,擔孢子是有性世代的起點,經常是單倍體,發芽成為單核菌絲,經過與不同性別的單核交配形成雙核菌絲產生子實體後,再釋出孢子。 ...
建立於 18 十二月 2016
54. 2016第二屆中國靈芝大會演講精選(2) 北大副教授李衛東:靈芝功效多,「保護腸道屏障」是關鍵!
(活動報導)
...  另外,蔡文輝等的研究也觀察到【2】,對於重症急性胰腺炎造成大鼠腸道菌群失調的狀況,在給病鼠連續灌胃七天靈芝孢子粉(2 g/kg,每天兩次)之後,不僅明顯增加大鼠腸道雙歧桿菌、乳酸桿菌數量,減少腸桿菌數量,還能降低各種細菌向肝臟、胰腺等組織轉移、感染的數量。 長庚大學賴信志等在2015年發表研究則指出【6】,給高脂飲食小鼠餵食2%、4%、8%的靈芝菌絲體水萃取物(每天100 μg/L),既可減少附睪脂肪(內臟脂肪的代表)和皮下脂肪的堆積,使體重增加減緩,還能降低小鼠體內的發炎反應與胰島素抗性,連腸道裡厚壁菌門(Firmicutes)和擬桿菌門(Bacteroidetes)的比值也會隨之降低。 ...
建立於 28 十月 2016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3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