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55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1 頁,共 3 頁

1. 臺灣大學 陳瑞青教授
(分類)
1930~2003年,享年73歲。1954年畢業於臺灣大學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病理組,1971年取得美國紐約州立大學森林學院植物與病理學博士學位,一生致力於台灣及亞洲菌物學發展。 在臺大植物學系30年的科教生涯裡,不僅對全台菌類資源及物種多様性進行研究調查,更創辦「台灣真菌學會」,協助各大學及研究機關基礎菌類學的合作研究,積極推動亞洲各國之菌物學術互動。 著有專業報告100篇,培育多位靈芝等真菌學專才,為台灣的靈芝等真菌基礎研究奠下根基。 ...
建立於
2. 中國醫學科學院 陳若芸研究員
(分類)
...  這些研究成果為進一步的藥理研究、提升產品療效、改進生產工藝、質量控制標準提供理論依據,是靈芝產業永續發展不可或缺的基石。其深厚的專業知識受邀為《靈芝的現代研究》編寫「靈芝的化學成分」章節,並主編《中國食藥用真菌化學》之鉅著。    ...
建立於
3. 中國科學院 趙繼鼎研究員
(分類)
1916~1995年,享年79歲。1948年畢業於西北農學院植物病蟲害系,在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等機構服務,全心致力於中國地衣和大型真菌的分類研究。 最傑出的貢獻在於確立中國多孔菌科和靈芝科的分類系統,其對中國地區靈芝屬種類及古籍中六芝的考證,更開創現代化靈芝研究的基礎。 一生發表學術論文近100篇,出版專著 8 部,其中與靈芝者相關有12篇正式的期刊論文,以及《中國靈芝》、《中國靈芝新編》、《The ...
建立於
4. 中國科學院 卯曉嵐研究員
(分類)
生於1939年。1964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目前任職於中國科學院微生物研究所真菌國家重點實驗室,為當今中國菌物學界泰斗,大型真菌採集與分類專家。 為實地考察真菌物種、分布與生態,四十多年來足跡踏遍中國大江南北(包括港澳台),收集數以萬計的真菌標本,更繪製1500餘幅彩色蕈菌科學畫。 其所繪之菇菌無人能出其右,對於中國自古以來靈芝文化的形成亦有深刻認識。著作或主編《中國大型真菌》、《中國菌物學100年》等多部蕈菌專書。 ...
建立於
5.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張勁松研究員
(分類)
生於1969年,現任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199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有機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公派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進行藥用真菌抗腫瘤活性成分的合作研究工作,2000年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目前主要從事藥用真菌中活性成分之分離純化、結構鑑定與生物活性的研究,尤其在靈芝屬方面著墨甚深,收集200多株中國栽培菌株,對其親緣關係、菌株鑑定手段、多醣和三萜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及其重金屬的富集情況等進行全面的研究,建立首座中國栽培靈芝的數據庫。 ...
建立於
6. 北大教授林志彬专文|源远流长的灵芝历史与文化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本文综述了史前灵芝的发现及神话传说,古代道教学者对灵芝的研究,《神农本草经》和古代医药学家对灵芝的论述,以及古代艺术家与文学家对灵芝的赞颂,为“灵芝文化是中华传统文化组成的一部分”提出论述根据。 文/林志彬 考古发现史前灵芝和早期传说 确认人类应用灵芝至少六千年 考古研究发现【1】,在浙江余姚田螺山、余杭南湖和湖州千金塔地遗址中出土的灵芝残块,经光学显微镜和环境扫描电子显微镜观测,结合担孢子表观形态特征,鉴定这些样本为担子菌目灵芝属真菌;经碳14(14C)放射性同位素质谱分析证实,其所属年代距今约4500~6800年(图1)。也就是说,早在新石器时代早期的河姆渡文化时期,先民们已开始采集并利用灵芝。 ...
建立於 15 五 2025
7. 賞析|蛇與靈芝在白蛇傳年畫、女媧伏羲畫像石、玄武圖壁畫裡寓意的轉化、生機與平安
(焦點新聞)
...  《南陽麒麟崗漢畫像石墓發掘報告》將北主室墓頂 由6塊石板刻成的巨幅畫像(長260 × 寬92公分) 命名為「伏羲女媧高禖圖」,圖為畫像石拓印本。 (本圖下載自:河南漢畫像石圖像資源數據庫)   關於靈芝與芝草在麒麟崗東漢畫像石墓裡的造型與區別,山東大學歷史文化學院講師陳秀慧博士2023年發表在《考古學集刊》的論文有詳細解說:具有傘狀蓋為真菌類靈芝;一束數葉,葉作長短不一的細長曲線狀,向後上方揚起或飄垂,則是草本類的芝草,其中有些芝草還有一個紡錘狀的花苞。 ...
建立於 13 二月 2025
8. 北大教授林志彬专文|解读《神农本草经》论述的“六芝”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    现代科学家也认为古代的“芝”应是“菇类”泛称。对灵芝分类投入大量工作的现代菌物分类学家赵继鼎早在1989年就指出,《神农本草经》所述的“六芝”是将“芝”归纳为六类,而不是六种灵芝。 据赵先生考证,一般所说的灵芝(Ganoderma lucidum)应是古书所谓“赤芝”一类真菌的代表种,现代生物学中的紫芝(G. sinense)则可对应古书上所谓“紫芝”,至于青芝、黄芝、白芝、黑芝很可能都不是灵芝属(Ganoderma),而是其他真菌类【2】。 ...
建立於 29 十月 2024
9. 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的研發現況——臺大教授許瑞祥2023演講記實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GMI的基本◉ ❖發現小孢子靈芝❖ GMI的「GM」是小孢子靈芝拉丁學名「Ganoderma microsporum」的縮寫。1982年我在臺大的校園撿到一塊木頭,木頭上有子實體原基,我把它帶回家養了兩個月之後,長出一朵一朵菌傘帶青藍色的子實體,經分離鑑定後發現它們是全新的靈芝菌種。由於它的孢子(生殖細胞)比其它種類的靈芝都要來得小,因此我把它命名為「小孢子靈芝」,於1989年發表在專門刊載真菌命名和分類的學術期刊《Mycotaxon》。 ...
建立於 12 十月 2024
10. 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的研發現況——臺大教授許瑞祥2023演講記實
(天選之材GMI)
...  ◉GMI的基本◉ ❖發現小孢子靈芝❖ GMI的「GM」是小孢子靈芝拉丁學名「Ganoderma microsporum」的縮寫。1982年我在臺大的校園撿到一塊木頭,木頭上有子實體原基,我把它帶回家養了兩個月之後,長出一朵一朵菌傘帶青藍色的子實體,經分離鑑定後發現它們是全新的靈芝菌種。由於它的孢子(生殖細胞)比其它種類的靈芝都要來得小,因此我把它命名為「小孢子靈芝」,於1989年發表在專門刊載真菌命名和分類的學術期刊《Mycotaxon》。 ...
建立於 12 十月 2024
11. 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教授的靈芝研究論著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  3. 科計部愛因斯坦培植計畫:真菌免疫調節蛋白於脊髓損傷之相關作用:以神經發炎及神經再生反應為導向。2018.08.01-2021.07.31。協同主持人 4. 榮台聯大計畫:靶向HGFR與Slug表現之分子機轉於靈芝免疫調節蛋白抑制腦癌細胞之研究。2021.01.01-2021.12.31。主持人 行政院科技部(現在的國科會)自2017年9月起推動年輕學者養成計畫,包括「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及「哥倫布計畫」兩類。為鼓勵這些優秀的年輕學者,特就第一梯次甫獲聘於國內大專校院之計畫得主及第二梯次計畫得主,於2018年10月17日舉辦「MOST ...
建立於 19 五 2024
12. GMI將實現東西方科研對人類抗老防衰的終極願望——記Miroslav Radman教授八十大壽致敬專題研討會
(焦點新聞)
...    Radman與GMI相遇的契機&GMI抗老防衰的新發現 Ganoderma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GMI)是一種源自靈芝屬小孢子靈芝的真菌免疫調節蛋白質,從2010年起已累積超過30篇同儕審閱的論文,發現GMI具有多種癌症控制、各種細胞與組織修復和抗氧化與抗發炎的生物活性。自2015年蘑法生技即取得GMI在美國新膳食補充品(New ...
建立於 07 五 2024
13. 2023研究新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抑制EGFR陽性肺腺癌腫瘤的重要機制——迫使癌細胞吞掉自己的EGFR
(天選之材GMI)
...  雖然目前已有多款標靶藥物可供使用,但由於癌細胞會隨著治療不斷精進它的抗藥能力,以致許多病人從第一代標靶藥物(艾瑞莎/吉非替尼;得舒緩/厄洛替尼)吃到第二代(妥復克/阿法替尼;肺欣妥/達克替尼)、第三代(泰格莎/奧希替尼),繞了一圈最後還是又走回傳統化療的老路,或是只能放棄治療。 所幸陽明交通大學傳醫藥研究所林東毅副教授最新發表在《Cancer Letters(癌症快報)》的研究成果(圖1)讓我們知道,還有另外一種「作用機制全然不同於上述標靶藥,卻能有效扳倒EGFR陽性癌細胞,而且相對安全」的選擇,那就是源自特定藥用真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Ganoderma ...
建立於 01 十二月 2023
14. 〔林東毅團隊2023研究成果〕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抑制EGFR陽性肺腺癌腫瘤的重要機制——迫使癌細胞吞掉自己的EGFR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  雖然目前已有多款標靶藥物可供使用,但由於癌細胞會隨著治療不斷精進它的抗藥能力,以致許多病人從第一代標靶藥物(艾瑞莎/吉非替尼;得舒緩/厄洛替尼)吃到第二代(妥復克/阿法替尼;肺欣妥/達克替尼)、第三代(泰格莎/奧希替尼),繞了一圈最後還是又走回傳統化療的老路,或是只能放棄治療。 所幸陽明交通大學傳醫藥研究所林東毅副教授最新發表在《Cancer Letters(癌症快報)》的研究成果(圖1)讓我們知道,還有另外一種「作用機制全然不同於上述標靶藥,卻能有效扳倒EGFR陽性癌細胞,而且相對安全」的選擇,那就是源自特定藥用真菌、具有免疫調節功能的「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Ganoderma ...
建立於 01 十二月 2023
15. 台灣:健康成人日服靈芝β-葡聚醣(靈芝多醣)的免疫功效——來自隨機、雙盲、有安慰劑對照組的臨床試驗結果
(2020-2029)
...  【註1】本實驗使用的靈芝β-葡聚醣來源,雖然該份報告主文通篇未提菌絲體,僅強調原料產自美國,用來生產β-葡聚醣的菌株經BCRC(生物資源保存及研究中心)鑑定確為靈芝(Ganoderma lucidum),但根據文中的相關敘述進一步上網搜尋可以確認,上述臨床試驗中受試者食用的靈芝β-葡聚醣來源應為菌絲體。 【註2】β-葡聚醣(β-glucan)是由葡萄糖分子通過特定的鍵結方式組成的一種多醣(polysaccharide),是真菌和植物細胞壁的重要成分之一。不同來源的β-葡聚醣有不同的化學結構和生理活性。一些研究報告指出,來自靈芝的β-葡聚醣通常是由β-1,3骨架(主鏈)和β-1,6和/或β-1,4分支組成,由於其結構無法被胃腸道的消化酶分解,因而能夠發揮調節腸道細菌、活化腸道免疫細胞的作用。 ...
建立於 10 三月 2023
16.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青出於藍的GMI 將再彰顯靈芝家族的榮耀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若是採用所謂「仿野生栽培」的模式,直接把靈芝種在樹林裡,對生態造成的衝擊就更大了!先不說會占掉多少土地、砍掉多少樹木,也不去計較種出來的靈芝品質是否堪慮,光是栽培過程從子實體發散出去的孢子對森林生態的危害就大到令人害怕。 因為靈芝屬是白腐型真菌,常常也是植物的病害,樹木一旦被孢子侵染成為長出下一朵靈芝的養料,最終不是枯死、病死,就是被風吹倒攔腰折斷而死。所以美其名是結合有機農業與休閒觀光的健康產業,十年後恐剩下覆水難收的生態浩劫。 ...
建立於 04 九月 2022
17. 2022許瑞祥專文|青出於藍的GMI 將再彰顯靈芝家族的榮耀
(天選之材GMI)
...  若是採用所謂「仿野生栽培」的模式,直接把靈芝種在樹林裡,對生態造成的衝擊就更大了!先不說會占掉多少土地、砍掉多少樹木,也不去計較種出來的靈芝品質是否堪慮,光是栽培過程從子實體發散出去的孢子對森林生態的危害就大到令人害怕。 因為靈芝屬是白腐型真菌,常常也是植物的病害,樹木一旦被孢子侵染成為長出下一朵靈芝的養料,最終不是枯死、病死,就是被風吹倒攔腰折斷而死。所以美其名是結合有機農業與休閒觀光的健康產業,十年後恐剩下覆水難收的生態浩劫。 ...
建立於 04 九月 2022
18. 〔张劲松团队与德国樊华博士携手探究〕灵芝多糖与三萜的医疗保健价值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張勁松研究員)
...    出生于中国,1960丶70年代即种过灵芝的樊华,是中国早期少数赴德留学的优秀科学家。其在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建立免疫和抗肿瘤实验平台后的1990年代初期,就与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开始合作,探索灵芝等多种药用真菌的生物活性成分。 当年代表上海市农业科学院食用菌研究所远赴德国交流的研究生,正是今日承办本届世界食用菌生物学与产品大会的主要负责人,食用菌研究所所长张劲松;而当年的樊华,则是助力张劲松取得德国柏林自由大学医学博士的指导老师。 ...
建立於 15 六月 2021
19. 〔林志彬專欄〕靈芝用於防控新型冠狀病毒肺炎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  抑制病毒對細胞的吸附或穿透,抑制病毒脫殼,抑制病毒在細胞內合成所需的酶類(逆轉錄酶、蛋白酶等)活性,阻礙病毒DNA 或RNA 複製等,但對宿主細胞無毒性,並與已知抗病毒藥聯合應用有協同作用。 文中亦同時指出,靈芝對病毒性疾病的臨床療效可能主要與靈芝的免疫調節 作用、抗氧化清除自由基作用,以及對器官組織損傷的保護作用有關。 最近,國際學術刊物《Molecules(分子)》刊出〈真菌的天然活性化合物作為蛋白酶抑制劑和免疫調節劑用作冠狀病毒的潛在候選藥〉一文【1】,該文回顧了真菌的天然活性化合物抑制人類免疫缺陷病毒(HIV)蛋白酶的發現與進展,提出真菌,特別是靈芝〔包括:赤芝(Ganoderma ...
建立於 15 十月 2020
20. 林志彬教授從事靈芝研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新書發布將於十月底召開
(最新消息)
「中國食用菌協會藥用真菌委員會」和「中國中藥協會靈芝專業委員會」擬於2020年10月30日~11月1日在福州聯合主辦〈林志彬教授從事靈芝研究五十周年學術研討會暨新書發布會〉,會議將通過研討與交流,總結與傳承林志彬教授學術成果,共同謀劃靈芝產業如何實現高質量可持續發展策略。 文/靈芝新聞網   靈芝作為珍貴的中藥材,其應用最早可追溯到兩千多年以前。《神農本草經》最早記載靈芝可補五臟之氣、補精氣、安神、久食輕身不老、延年神仙等功效,但其功效的作用機制一直不甚清晰。自1970年代初,林志彬教授率先進行靈芝的藥理作用研究,發現靈芝具有保肝、降血脂、降血糖、免疫調節、抗腫瘤、抗氧化、抗衰老等多種藥理作用。 ...
建立於 13 十月 2020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3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