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54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1 頁,共 3 頁

1.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分類)
現任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教授,專長癌症生物學、蛋白質降解、細胞訊息傳遞等研究領域。師承許先業教授,分別於2012和2016年以「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LZ-8抗肺癌」的機制研究取得陽明大學生技碩士和分子醫學博士,在2018年獲聘為該校傳統醫藥研究所助理教授。 同年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在肺腫瘤微環境中抗癌與活化免疫的雙重功效與分子機轉」獲得科技部(現國科會)為期五年的愛因斯坦培植計畫補助;2020年起更進一步證明GMI可以抗COVID-19、抗免疫風暴和抗腦癌。2021年升任副教授,GMI透過活化巨噬細胞預防腫瘤發生的三年期國科會研究計畫亦在2023年啟動。2024年8月升任教授。 ...
建立於
2. 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 董大成教授
(分類)
1916~2008年,享年93歲。1938年畢業於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臺大醫學院前身),1944年獲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畢生專注國民營養、食品安全、植物抗癌物質之研究。 在臺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任教(1945~1983)後期,開始靈芝抗癌的動物試驗,為台灣靈芝抗癌研究之鼻組,更首開台灣研究靈芝菌絲體之風氣。爾後出任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前身)院長,仍持續靈芝菌絲體抗腫瘤與免疫調節之研究。 學術著作共計200餘篇,其中關於靈芝抗腫瘤之研究,除了正式期刊論文外,亦發表於他所創立的《中華民國癌症學會會刊》中。 ...
建立於
3. 中山醫學大學 柯俊良教授
(分類)
生於1964年。現任中山醫學大學醫學研究所教授,專精毒理學、菇類免疫調節蛋白、癌症分子生物學和過敏之研究。  1986年自輔仁大學生物學系畢業後,續留原系所攻讀碩士。1990年考入臺灣大學醫學院生化研究所,跟隨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的命名者,也是松杉靈芝免疫調節蛋白(FIP-gts)的發現者,林榮耀教授學習,並於1995年以其所發現之金針菇免疫調節蛋白為論文主題而取得博士學位。 爾後持續在免疫調節蛋白之路深耕,二十多年來對靈芝免疫調節蛋白抗過敏、抗肺癌作用的探究,尤其在肺癌細胞調控機制與協同化療作用的深入分析,已為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的應用開發打下穩固的根基。 ...
建立於
4. 中國醫藥大學 高銘欽教授
(分類)
生於1953年。1976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藥學系,1987年取得美國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生化博士,並於1993年在美國德州大學安德森癌症中心擔任訪問學者,一年後回台,於國防醫學院歷任副教授、教授及生化所所長等職務。 2004年轉任台中中國醫藥大學迄今,歷任醫學院教授、附設醫院分子醫學中心副主任、生命科學院教授等職務,一手籌設癌症生物學研究所,期間亦曾兼任中藥全球化聯盟(CGCM)委員,並於2005年擔任耶魯大學醫學院藥理系鄭永齊院士實驗室訪問教授。 ...
建立於
5. 中國:化療後加用靈芝三萜可清除「老不死」的肝癌細胞,乘勝追擊腫瘤&修復化療損傷
(2020-2029)
2024年9月19日/福建醫科大學藥學院/Frontiers in Pharmacology 文/吳亭瑤   辛苦化療之後可以做些什麼來鞏固戰果,降低癌症死灰復然的機會?根據本研究的細胞與動物實驗成果,答案應該會是「靈芝三萜」! 理想上,我們都希望化療可以將癌症病人體內的癌細胞一網打盡;實際上,在用藥安全的考量下,或多或少都有漏網之魚。在這些逃過一劫的癌細胞中,有一群雖仍賴著不死(抗凋亡)但已被化療藥傷到完全失去增殖能力,亦即進入衰老狀態(senescence),轉變成學術上所謂的「衰老細胞」(senescent ...
建立於 14 四月 2025
6. 柯俊良團隊2024研究成果|不管對第三代標靶藥抗藥與否,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都能抑制EGFR雙突變肺腺癌細胞透過「整合素」另謀生路
(中山醫學大學 柯俊良教授)
...  【圖4】GMI能減少H1975/TR形成腫瘤球體(癌幹細胞)的數量   GMI的抗癌機制:不只清除EGFR 也阻止癌細胞透過「整合素」另謀生機 癌症的本質是「細胞生長失控」。對於大量表現EGFR的肺腺癌細胞來說,EGFR就是那個造成失控的開關,因此把EGFR「卡住」,讓它無法啟動細胞增生相關的訊息通路,自然成為標靶藥的設計核心。但也因為標靶藥的藥效跟EGFR的結構息相關,而癌細胞又會靠EGFR突變來掙脫束縛,使得標靶治療宛如一場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結構競賽。 ...
建立於 07 三月 2025
7. 2024研究新知|不管對第三代標靶藥抗藥與否,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都能抑制EGFR雙突變肺腺癌細胞透過「整合素」另謀生路
(天選之材GMI)
...  【圖4】GMI能減少H1975/TR形成腫瘤球體(癌幹細胞)的數量   GMI的抗癌機制:不只清除EGFR, 也阻止癌細胞透過「整合素」另謀生機 癌症的本質是「細胞生長失控」。對於大量表現EGFR的肺腺癌細胞來說,EGFR就是那個造成失控的開關,因此把EGFR「卡住」,讓它無法啟動細胞增生相關的訊息通路,自然成為標靶藥的設計核心。但也因為標靶藥的藥效跟EGFR的結構息相關,而癌細胞又會靠EGFR突變來掙脫束縛,使得標靶治療宛如一場計畫永遠趕不上變化的結構競賽。 ...
建立於 07 三月 2025
8. 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的研發現況——臺大教授許瑞祥2023演講記實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在柯俊良教授確認GMI具有抗肺癌活性之後,2012年我們把GMI送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進行更全面的抗癌活性分析,得到的報告如下表:長條圖向上的代表GMI殺癌細胞的能力,向下的代表GMI抑制癌細胞生長的能力。 基本上GMI對美國常見的11種癌,60個癌細胞株,幾乎都有抑制或是殺癌細胞的能力,顯示GMI有非常廣效的抗癌作用。2017年一篇評論性文章甚至明白寫道:「GMI是極佳的癌症治療候選藥物。」 ...
建立於 12 十月 2024
9. 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的研發現況——臺大教授許瑞祥2023演講記實
(天選之材GMI)
...  在柯俊良教授確認GMI具有抗肺癌活性之後,2012年我們把GMI送到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NIH)進行更全面的抗癌活性分析,得到的報告如下表:長條圖向上的代表GMI殺癌細胞的能力,向下的代表GMI抑制癌細胞生長的能力。 基本上GMI對美國常見的11種癌,60個癌細胞株,幾乎都有抑制或是殺癌細胞的能力,顯示GMI有非常廣效的抗癌作用。2017年一篇評論性文章甚至明白寫道:「GMI是極佳的癌症治療候選藥物。」 ...
建立於 12 十月 2024
10. 從預防COVID-19到治療肺癌: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的神奇功效——記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教授在2024亞洲生技大展的演講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  文・圖/吳亭瑤   根據林東毅教授的介紹,他的實驗室主要在研究中草藥、天然藥萃取物和純化物抑制癌症進展和轉移的功效與機制,其中被他研究最多的材料,就是許瑞祥教授在其發現並命名的靈芝菌種「小孢子靈芝(Ganoderma microsporum)」發現的免疫調節蛋白質(immunomodulatory protein),GMI。 這個由111個胺基酸組成、分子量只有1萬2千多的小分子蛋白質可以透過先進的生物技術大量生產,其構形簡單跟人類抗體有點類似,具有調節T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免疫活性,結構穩定不易被高溫和胃酸分解,吃進體內可以隨血液循環流動全身。 ...
建立於 09 九月 2024
11. 從預防COVID-19到治療肺癌: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的神奇功效——記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教授在2024亞洲生技大展的演講
(天選之材GMI)
...  文・圖/吳亭瑤   根據林東毅教授的介紹,他的實驗室主要在研究中草藥、天然藥萃取物和純化物抑制癌症進展和轉移的功效與機制,其中被他研究最多的材料,就是許瑞祥教授在其發現並命名的靈芝菌種「小孢子靈芝(Ganoderma microsporum)」發現的免疫調節蛋白質(immunomodulatory protein),GMI。 這個由111個胺基酸組成、分子量只有1萬2千多的小分子蛋白質可以透過先進的生物技術大量生產,其構形簡單跟人類抗體有點類似,具有調節T細胞、巨噬細胞、樹突細胞等免疫活性,結構穩定不易被高溫和胃酸分解,吃進體內可以隨血液循環流動全身。 ...
建立於 09 九月 2024
12. 2024研究新知|GMI膳食補充品Reishimune-S對術後輔助內分泌(荷爾蒙)療法的乳癌患者在生活品質與免疫調節的助益
(天選之材GMI)
...  中斷內分泌治療會影響癌症相關的存活率,但每一天的不舒服卻又真實的讓人無法不面對,因此如何改善這些不良反應對於乳癌倖存者的健康至關重要。在目前有限的改善方案中,已被美國FDA列為無保留意見新膳食成分(2020),也被台灣衛福部核准為可供食品使用原料(2022)的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Ganoderma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應該有機會成為管理相關不良反應而且實際可行的新選擇。 ...
建立於 15 六月 2024
13. 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教授的靈芝研究論著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  5. 邱偉綸。液態培養靈芝菌絲體之多醣產物化學特性與抗癌活性分析。國立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博士論文,2022年。   靈芝研究計畫 1. 國科會計畫:探討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透過活化巨噬細胞用於預防腫瘤發生之作用。2023.08.01-2026.07.31。主持人。 2. 科計部愛因斯坦培植計畫:合併癌症標靶與免疫治療:研究靈芝蛋白在肺腫瘤微環境中抗癌與活化免疫的雙重功效與分子機轉。2018.09.01-2023.08.31(分五期)。主持人 ...
建立於 19 五 2024
14. GMI將實現東西方科研對人類抗老防衰的終極願望——記Miroslav Radman教授八十大壽致敬專題研討會
(焦點新聞)
...  Radman教授和他的團隊更進一步提出一個重要的研究平台,透過蛋白質損傷後的聚集效應(protein aggregation,指紊亂或錯誤折疊的蛋白質在細胞內或細胞外聚集的現象),解釋老化過程中各種病理表型的產生和進展。這一重要的理論,為理解、預防和治療老年相關疾病,像是神經退化性疾病(如阿茲海默症和巴金森氏症)、代謝性疾病(如四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高尿酸)和癌症等,提供了全新的宏觀視野。 ...
建立於 07 五 2024
15. 2023研究新知|GMI抗肺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新發現:讓癌細胞綁手綁腳,使其跑不了和尚也建不了廟
(天選之材GMI)
2023年11月,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根據前一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公布,肺癌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國人最容易發生的癌症。這個新頭銜,加上蟬聯19年國人癌症死因第一的舊頭銜,使肺癌對你我的威脅性又上升一級。同年12月,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林東毅副教授領銜發表在《Life Sciences》的「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GMI」抗肺腺癌轉移研究成果,則是透過動物、細胞與分子機制詳細說明,GMI干擾下的肺腺癌細胞是如何綁手綁腳地「跑不了和尚也不了廟」,為降低肺癌的威脅性,提供了錦囊妙方。 ...
建立於 11 三月 2024
16. 〔林東毅團隊2023研究成果〕GMI抗肺腺癌轉移的分子機制新發現:讓癌細胞綁手綁腳,使其跑不了和尚也建不了廟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2023年11月,衛福部國民健康署根據前一年的癌症登記報告公布,肺癌首度超越大腸癌,成為國人最容易發生的癌症。這個新頭銜,加上蟬聯19年國人癌症死因第一的舊頭銜,使肺癌對你我的威脅性又上升一級。同年12月,陽明交通大學傳統醫藥研究所林東毅副教授領銜發表在《Life Sciences》的「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GMI」抗肺腺癌轉移研究成果,則是透過動物、細胞與分子機制詳細說明,GMI干擾下的肺腺癌細胞是如何綁手綁腳地「跑不了和尚也不了廟」,為降低肺癌威脅性提供了錦囊妙方。 ...
建立於 11 三月 2024
17. 2023研究新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抑制EGFR陽性肺腺癌腫瘤的重要機制——迫使癌細胞吞掉自己的EGFR
(天選之材GMI)
...    「EGFR陽性」是一種常見於肺癌、口腔癌、大腸癌和腦癌的癌症類型,其細胞表面擁有比一般細胞更多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這些EGFR有些是野生型(也稱原型,亦即尚未發生突變),需要EGF(表皮生長因子)的結合才會活化;有些則是突變型,不需外來刺激無時無刻都在自動活化。但不管EGFR的活化是被動或自動的,都會經由活化的過程打開「細胞增生」的開關,賦予癌細胞生生不息的能力。 ...
建立於 01 十二月 2023
18. 〔林東毅團隊2023研究成果〕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抑制EGFR陽性肺腺癌腫瘤的重要機制——迫使癌細胞吞掉自己的EGFR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    「EGFR陽性」是一種常見於肺癌、口腔癌、大腸癌和腦癌的癌症類型,其細胞表面擁有比一般細胞更多的EGFR(表皮生長因子受體)。這些EGFR有些是野生型(也稱原型,亦即尚未發生突變),需要EGF(表皮生長因子)的結合才會活化;有些則是突變型,不需外來刺激無時無刻都在自動活化。但不管EGFR的活化是被動或自動的,都會經由活化的過程打開「細胞增生」的開關,賦予癌細胞生生不息的能力。 ...
建立於 01 十二月 2023
19. 中國:靈芝提取物抑制乳腺癌肺轉移的作用,與誘導癌細胞「焦亡」、激發抗腫瘤免疫力有關
(2020-2029)
...  今年(2023)4月,福建閩江學院海洋藥物研發中心主任賈力教授和盧余盛副教授領銜發表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食品和化學毒理學)的研究,即透過乳腺癌細胞及乳腺癌肺轉移的動物模型證明,靈芝提取物GLE有上述「三管齊下」的抗癌潛力。 其中GLE透過「細胞焦亡(pyroptosis)」殺死癌細胞並激發抗腫瘤免疫反應的作用機制,不僅跟近年備受矚目的癌症免疫療法新策略不謀而合,也令人忍不住驚嘆:原來靈芝逼迫癌細胞自殺(啟動程序性/計劃性死亡)的方式,除了過去已知的細胞凋亡(促凋亡)、細胞自噬(促自噬),還有第三種(促焦亡)! ...
建立於 12 八月 2023
20. 台灣:從動物實驗看見靈芝多醣防止化療引發「惡病質」的可能性
(2020-2029)
...  癌症本身和化療藥都會導致惡病質的發生和惡化,而惡病質會使癌症治療和康復變得更加困難。據統計,至少有八成左右的晚期癌症患者有惡病質,約有二至三成的癌症死亡和惡病質相關。雖然癌症惡病質對生存機會和生活品質的影響如此之劇,但可能是因為相關診斷和治療都不甚明確,使得癌症惡病質的問題長期受到忽視和低估。 圖1 癌症惡病質的影響涉及眾多器官 (https://www.mdpi.com/1422-0067/24/3/1849) ...
建立於 24 六月 2023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3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