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56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1 頁,共 3 頁

1. 陽明大學 許先業教授
(分類)
1953 年生,1975 年自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畢業後即赴美求學,1984 年取得美國康奈爾大學 Biology & Life Science 博士,1997 年回國進入陽明大學任教至今,現為醫學生物技術暨檢驗學系教授,專注中草藥抗腫瘤、細胞分子生物學、生物化學、生物技術及應用等領域。 2002 年加入中研院翁啟惠院士的靈芝研究團隊,發現 TLR4 為靈芝多醣啟動巨噬細胞的關鍵受體,從此與靈芝結下不解之緣。十幾年來對靈芝多醣體和免疫調節蛋的免疫調節(單核球、巨噬細胞、T ...
建立於
2. 陽明大學 李旭生副教授
(分類)
1940~2006年,享年66歲。1966年畢業於國防醫學院藥學系,1976年進入陽明醫學院生化學科暨生化研究所任教直至退休,對台灣靈芝菌絲體多醣之分離與活性研究影響深遠。 三十年的學術生涯裡,不僅個人醉心靈芝菌絲多醣的抗腫瘤與免疫調節研究,並將材料提供給成大翁舷誌教授、陽明王聲遠教授、臺大林琬琬教授與江伯倫教授等,該合作團隊在多醣體作用機制的進展,與北大林志彬教授和中研院翁啟惠院長所主導的研究成果,呈現鼎足而三的局面。 ...
建立於
3. 臺灣大學/臺北醫學大學 董大成教授
(分類)
1916~2008年,享年93歲。1938年畢業於台北帝大醫學專門部(臺大醫學院前身),1944年獲九州帝國大學醫學博士。畢生專注國民營養、食品安全、植物抗癌物質之研究。 在臺大醫學院生化研究所任教(1945~1983)後期,開始靈芝抗癌的動物試驗,為台灣靈芝抗癌研究之鼻組,更首開台灣研究靈芝菌絲體之風氣。爾後出任臺北醫學院(臺北醫學大學前身)院長,仍持續靈芝菌絲體抗腫瘤與免疫調節之研究。 學術著作共計200餘篇,其中關於靈芝抗腫瘤之研究,除了正式期刊論文外,亦發表於他所創立的《中華民國癌症學會會刊》中。 ...
建立於
4.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分類)
生於1947年,師承臺灣大學王西華教授,1985年取得臺灣大學農化所博士,現任臺北醫學大學微生物暨免疫學科講座教授。 在臺北醫學大學任教初期,為董大成教授領軍之靈芝多醣抗腫瘤研究團隊的重要成員,為其提供穩定的菌絲體材料來源。 爾後鑽研靈芝三萜類護肝活性的成分分析,為首位建立以三萜類指紋圖譜作為靈芝菌種快速分類依據的學者,亦是利用靈芝子實體萃取後廢渣開發為癒傷敷料(SACCHACHITIN)的第一人,開啟靈芝外敷內服的新契機。e-mail: Email住址會使用灌水程式保護機制。你需要啟動Javascript才能觀看它  ...
建立於
5.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分類)
生於1937年,1961年畢業於北京醫學院醫療系,現為北京大學藥理學系教授。自1971年開始研究靈芝的藥理作用,對於靈芝免疫調節、抗糖尿病、抗腫瘤和抗衰老的有效成分及其作用機制有深入解析,被譽為「中國靈芝研究之父」。 他同時也是首位結合「西醫藥理研究」與「中醫扶正固本」詮釋靈芝廣泛功效的科學家。在他眼裡,靈芝既可預防未病,也能輔助治療已病,足以成就百年基業,但前提是立足於「科學的研究,合理的應用,正確的評價」,不違背靈芝「吉祥如意」的內涵。 ...
建立於
6. 中國醫藥研究所 劉國柱教授
(分類)
1933~2005年,享年72歲。畢業於國防醫學院和臺北醫學院藥理系,為台灣少數自1970年代即開始研究靈芝的藥理學家。 其對靈芝抗腫瘤、護肝等研究主要完成於1976~1987年任職中國醫藥研究所期間。1991年參與微生物文教基金會之成立並出任董事長,1998年參與《健康靈芝》雜誌之創辦並擔任發行人,致力推動靈芝教育。 透過座談、專欄等方式,從科學角度分析上千例靈芝使用者經驗,部分內容彙整於《靈芝廣角鏡》。另著有《現代科學看靈芝》。 ...
建立於
7.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 張勁松研究員
(分類)
生於1969年,現任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所長。1994年畢業於中國科學院上海藥物研究所有機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1997年公派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進行藥用真菌抗腫瘤活性成分的合作研究工作,2000年獲德國柏林自由大學醫學博士學位。 目前主要從事藥用真菌中活性成分之分離純化、結構鑑定與生物活性的研究,尤其在靈芝屬方面著墨甚深,收集200多株中國栽培菌株,對其親緣關係、菌株鑑定手段、多醣和三萜的化學結構和生物活性及其重金屬的富集情況等進行全面的研究,建立首座中國栽培靈芝的數據庫。 ...
建立於
8. 中國:化療後加用靈芝三萜可清除「老不死」的肝癌細胞,乘勝追擊腫瘤&修復化療損傷
(2020-2029)
... 0.01,***P < 0.001,與對照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 <0.05,##P < 0.01,###P < 0.001,與阿黴素組相比有顯著差異,p值越小表示差異越大。)   清除化療後「老不死」的肝癌細胞是靈芝三萜抗腫瘤的重要機制 回頭分析從肝癌裸鼠體內取出的腫瘤組織,結果就跟細胞實驗一致:打到體內的阿黴素的確會造成衰老的癌細胞大幅增加,也會造成促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量顯著上升,但這些與癌症惡化和復發風險呈正相關的指標,都能在口服或腹腔注射TC之後有所緩解。這說明靈芝三萜之所以能讓腫瘤縮小的作用機制,的確跟清除化療後殘餘的衰老肝癌細細胞,以及抑制促發炎細胞激素的分泌有關(圖5)。 ...
建立於 14 四月 2025
9. 柯俊良團隊2024研究成果|不管對第三代標靶藥抗藥與否,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都能抑制EGFR雙突變肺腺癌細胞透過「整合素」另謀生路
(中山醫學大學 柯俊良教授)
...  (1)GMI可抑制腫瘤生長 把H1975細胞注射到裸鼠(免疫有缺陷的小鼠)右側腹皮下組織,一週後再以口服方式每天給予160 μg GMI或生理食鹽水,結果GMI組的腫瘤不只長得慢、體積小,腫瘤組織裡具有活性的癌細胞也比較少【圖1】。這說明GMI是一個可以經由胃腸道發揮抗腫瘤作用的活性成分,而且可以在免疫不彰的體內環境下獨力抑制H1975細胞增生。 【圖1】GMI對裸鼠體內的H1975細胞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
建立於 07 三月 2025
10. 2024研究新知|不管對第三代標靶藥抗藥與否,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都能抑制EGFR雙突變肺腺癌細胞透過「整合素」另謀生路
(天選之材GMI)
...  (1)GMI可抑制腫瘤生長 把H1975細胞注射到裸鼠(免疫有缺陷的小鼠)右側腹皮下組織,一週後再以口服方式每天給予160 μg GMI或生理食鹽水,結果GMI組的腫瘤不只長得慢、體積小,腫瘤組織裡具有活性的癌細胞也比較少【圖1】。這說明GMI是一個可以經由胃腸道發揮抗腫瘤作用的活性成分,而且可以在免疫不彰的體內環境下獨力抑制H1975細胞增生。 【圖1】GMI對裸鼠體內的H1975細胞有抑制腫瘤生長的作用 ...
建立於 07 三月 2025
11. 台灣:靈芝免疫調節蛋白LZ-8可減輕化療藥CPT-11對小鼠的腸道損傷
(2020-2029)
2023年5月15日/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Aging 文/吳亭瑤   CPT-11(Irinotecan,伊立替康)是主要用來治療轉移性大腸直腸癌的喜樹鹼類化療藥,其抗腫瘤的作用機制是透過抑制DNA的複製,促使癌細胞死亡。然而就如同所有化療藥一樣,其與殺癌併存的不良反應(主要為骨髓抑制及腸道毒性造成的嚴重腹瀉和血便)常限制了它的應用範圍,也影響了患者的生活品質。 根據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小兒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同時也是中山醫學大學兒童學科專任教師趙玉華教授等發表在2023年5月《Aging》(衰老期刊)的研究顯示,來自靈芝(Ganoderma ...
建立於 16 八月 2024
12. 2024研究新知|GMI膳食補充品Reishimune-S對術後輔助內分泌(荷爾蒙)療法的乳癌患者在生活品質與免疫調節的助益
(天選之材GMI)
...  此外,本研究中觀察到Reishimmune-S有助血液循環中的嗜中性白血球占比減少、單核球和B細胞占比顯著增加,是否意謂提升患者抗發炎、抗感染、抗腫瘤的免疫調節能力;以及看似有改善但未達顯著性的疼痛、便祕、喘、噁心嘔吐等不適症狀和疲勞相關的IL-6、TNF-α,是否會在當受試者人數增加、Reishimmune-S劑量改變、使用時間拉長,而看到顯著的結果,也都值得進一步研究觀察。   ...
建立於 15 六月 2024
13. 陽明交通大學林東毅教授的靈芝研究論著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 Lin*. WSG, a glucose-rich polysaccharide from Ganoderma lucidum, combined with cisplatin potentiates inhibition of lung cancer in vitro and in vivo. 〔靈芝多醣WSG與化療藥順鉑併用,可提高肺癌小鼠的抗腫瘤能力〕Polymers. 2021. ...
建立於 19 五 2024
14. 中國:靈芝提取物抑制乳腺癌肺轉移的作用,與誘導癌細胞「焦亡」、激發抗腫瘤免疫力有關
(2020-2029)
...  今年(2023)4月,福建閩江學院海洋藥物研發中心主任賈力教授和盧余盛副教授領銜發表在《Food and Chemical Toxicology》(食品和化學毒理學)的研究,即透過乳腺癌細胞及乳腺癌肺轉移的動物模型證明,靈芝提取物GLE有上述「三管齊下」的抗癌潛力。 其中GLE透過「細胞焦亡(pyroptosis)」殺死癌細胞並激發抗腫瘤免疫反應的作用機制,不僅跟近年備受矚目的癌症免疫療法新策略不謀而合,也令人忍不住驚嘆:原來靈芝逼迫癌細胞自殺(啟動程序性/計劃性死亡)的方式,除了過去已知的細胞凋亡(促凋亡)、細胞自噬(促自噬),還有第三種(促焦亡)! ...
建立於 12 八月 2023
15. 2023研究新知|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可緩和新冠病毒相關的發炎反應,降低免疫風暴損傷肺部的風險
(天選之材GMI)
...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s)是由111個胺基酸組成(圖右)、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純蛋白質,它在天然狀態下是以四個GMI組成四聚的型式體(圖左)發揮作用。   圖3 新冠病毒顆粒結構示意圖 攜帶病毒遺傳訊息的RNA由N蛋白(衣殻蛋白/核鞘蛋白)包裹,再由雙層脂質和其它結構蛋白密封,包括:負責與ACE2受體結合並入侵細胞的S蛋白(棘蛋白/刺突蛋白),驅動病毒顆粒組裝和形狀維持的M蛋白(膜蛋白),以及參與病毒複製和發炎致病的E蛋白(封套蛋白/包膜蛋白/外套膜蛋白/套膜蛋白)。(左圖來源:https://doi.org/10.3389/fviro.2021.815388;右圖來源: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2019-3) ...
建立於 23 七月 2023
16. 〔林東毅團隊2023研究成果〕小孢子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GMI可緩和新冠病毒相關的發炎反應,降低免疫風暴損傷肺部的風險
(陽明交通大學 林東毅教授)
... microsporum immunomodulatory proteins)是由111個胺基酸組成(圖右)、具有抗腫瘤活性的純蛋白質,它在天然狀態下是以四個GMI組成四聚的型式體(圖左)發揮作用。   圖3 新冠病毒顆粒結構示意圖 攜帶病毒遺傳訊息的RNA由N蛋白(衣殻蛋白/核鞘蛋白)包裹,再由雙層脂質和其它結構蛋白密封,包括:負責與ACE2受體結合並入侵細胞的S蛋白(棘蛋白/刺突蛋白),驅動病毒顆粒組裝和形狀維持的M蛋白(膜蛋白),以及參與病毒複製和發炎致病的E蛋白(封套蛋白/包膜蛋白/外套膜蛋白/套膜蛋白)。(左圖來源:https://doi.org/10.3389/fviro.2021.815388;右圖來源:https://doi.org/10.1038/s41467-022-32019-3) ...
建立於 23 七月 2023
17. 台灣:健康成人日服靈芝β-葡聚醣(靈芝多醣)的免疫功效——來自隨機、雙盲、有安慰劑對照組的臨床試驗結果
(2020-2029)
...  自然殺手細胞是先天性免疫反應的重要成員,可以在很短的時間內侵毁病原體和癌細胞;T細胞則是特異性免疫反應的指揮官,可以根據第一線回傳的敵情,針對特定的病原體或癌細胞做出免疫反應;IgA抗體則能在血液中流動,結合之前已經交過手的特定病原體,使其失去活性而無法造成感染。 因此,每天補充靈芝β-葡聚醣對於這些免疫指標的提升作用,顯然有助人們(至少是健康成年人)增強抗感染和抗腫瘤的防禦力,而且毋須以傷肝、傷腎或傷害造血機能為代價。 ...
建立於 10 三月 2023
18. Reishi Mushroom: Ganoderma lucidum: Standards of Analysis, Quality Control, and Therapeutics
(靈芝圖書)
... Immunomodulatory Effects(免疫調節作用) Antitumor Effects(抗腫瘤作用) Hypoglycemic Effects(降血糖作用) Anti-inflammatory Effects(抗發炎作用) Hepatoprotective Effects(保肝作用) Other Effects(其他作用) Mycelium Research(關於菌絲體的研究) Conclusion(總結) ...
建立於 03 二月 2023
19. 中國、美國:有靈芝酸B坐鎮,氣喘患者的T細胞比較不易隨過敏原起舞
(2020-2029)
2022年3月/河南中醫藥大學、紐約醫學院、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等/phytotherapy research 文/吳亭瑤   為什麼會過敏? 遇到過敏原是否會產生過敏反應,全看其體內主導免疫反應的T細胞軍團是Th1或 Th2(第一型或第二型輔助性T細胞)。 如果是由Th1主導(數量多、活性高)便不易隨過敏原起舞,因為它的任務是抗病毒、抗細菌和抗腫瘤;如果是由 Th2主導,就會把過敏原視為有害異己而大動干戈,此即所謂的「過敏體質」。 ...
建立於 14 十一月 2022
20. 日本、台灣:靈芝免疫調節蛋白質及其抗腫瘤活性的首次發現
(1960-1999)
1989年/日本明治健康科學研究所/The 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 2006年/台灣中山醫學大學/Molecular Carcinogenesis 文/吳亭瑤   靈芝中還有一類活性成分被證明具有抗腫瘤活性,那就是免疫調節蛋白,也稱小分子蛋白。 1989年日本明治健康科學研究所(Meiji Institute of Health ...
建立於 12 九月 2022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3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