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54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3 頁,共 3 頁

41. 中國靈芝圖鑑
(靈芝圖書)
出版日/2005年1月 作    者/吳興亮、戴玉成 出版者/科學出版社(北京) 語    言/簡體中文 開    本/16開       頁    數/229頁 簡    介/本書是作者二十多年來對中國野生靈芝菌物研究的總結,記載中國已知的野生靈芝4屬、3亞屬、103種。每種詳細描述了宏觀特徵與微觀特徵,記錄了它們的生態與分布,附有野生靈芝自然生態的外形彩色照片300餘幅,野生靈芝孢子圖103幅和48幅靈芝孢子掃描電鏡照片。本書的出版,是對已故靈芝分類學家趙繼鼎先生的紀念,也是對目前中國野生靈芝的研究、銷售、生產、應用等方面一些種類混亂的現象起到一個指導心生的作用。 ...
建立於 14 十一月 2015
42. 愛吃紅肉又怕死?那就多吃紅色靈芝吧!
(焦點新聞)
... Monographs evaluate consumption of red meat and processed meat,2015年10月26日。 3. 世界衛生組織,關於加工肉制品與結腸直腸癌之間關係的聲明,2015年10月29日。 4. 國際癌症研究署(International Agency for Research on Cancer)人類致癌因子分類表,衛生福利部國民健康署。  ...
建立於 09 十一月 2015
43. 〔2015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系列報導〕張勁松博士演講:靈芝產業轉型需要解決的重要問題 ── 種源、栽培、加工標準化,市場營銷合法化(繁體版)
(活動報導)
...    不合法的菌種不該作為生產用途 如前所述,在中國能作為藥材或保健食品原料的靈芝只有三種(三大類)。換句話說,廠商種來生產用的靈芝怎麼樣都不該脫離這個範圍,但實際情況卻不是如此。 張勁松和其團隊成員曾收集全中國11個省份的主要靈芝產區共153個靈芝菌株(即品種),以及國外(包括斯洛文尼亞、阿根廷、美國、加拿大、印度等地)25株菌株,把它們放在同一個栽培基地,用同様的條件種出子實體,再根據子實體形態學進行分類。結果發現,這些菌株至少可被分成七個不同的種,其中之一,就是中國最常見的栽培種G. ...
建立於 07 十一月 2015
44. The Ganodermataceae in China(Bibliotheca Mycologica, Band 132)
(靈芝圖書)
出版日/1989年12月 作    者/ZHAO JI-DING(趙繼鼎) 出版者/J. Cramer(Berlin.Stuttgart) 語    言/英文(English) 開    本/14cm*22cm       頁    數/176頁 簡    介/「靈芝科(Ganodermataceae)」是一個成員眾多而複雜的家族,尤其在1980年代,隨著新物種的發現,使得這個家族快速擴張,許多先前發表的菌種在分類上也有一些調整,作者因此決定重新統整當時中國靈芝科的分類成果,並以英文介紹給全世界。裡面包涵了4個屬(Ganoderma、Amauroderma、Haddowia、Humphreya),86個種,每個種都有標本為依據,並經過嚴格鑑定,是從事真菌研究的重要參考文獻。 ...
建立於 10 十月 2015
45.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之2 ──三萜指紋與功效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然而,這些條件和設備儀器對一個剛建立小小實驗室的我是欠缺的,尤其是動輒數千萬的MNR,在當時聽起來簡直是天文數字(北醫在1998年購入高階MNR,Bruker Avance DRX 500)。因此,在新成分無法與他人競爭的情況下,回頭反思自己到底有什麼優勢,而當時我所擁有的就是一些靈芝菌種,以及從各地採集的子實體標本。 這些標本有些很容易辨識,大多數則雷同或小有差異,亦即以子實體形態作為分類依據其實是很困難的。我們也採集擔孢子,利用光學顯微鏡及掃描式電子顯微鏡,試圖區分這些標本的歸屬,但除了紫芝群具有苦瓜型的擔孢子外,老實說,連我也無法區別出其它種類。因此,在臺灣大學許瑞祥教授的DNA指紋技術尚未建立之前,化學方法或許可作為一項參考。 ...
建立於 08 十月 2015
46. Herbal Medicine: Biomolecular and Clinical Aspects, Second Edition
(靈芝圖書)
...  介/本書從科學研究和臨床應用的角度,探討多種受到傳統醫學廣泛應用的藥草,其中第九章即以靈芝為主角,引用了大量的科學文獻,深入淺出地介紹了靈芝的歷史、分類、栽培、加工、產品、成分和療效。    ISBN 9781439807132 本書的詳細介紹:1. 網路書店   2. NCBI書架 第9章靈芝 線上閱讀:Chapter 9 Ganoderma ...
建立於 06 十月 2015
47. 〔2015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 系列報導〕張樹庭教授演講:靈芝產品面臨的問題和挑戰──從「為什麼靈芝產品裡有澱粉」談起!
(活動報導)
...  在生物學的分類上,藥用菌被歸在真菌界的「擔子菌門」底下,所有我們熟知的靈芝、冬蟲夏草、香菇、洋菇(蘑菇)、木耳等食藥用菌,都屬於擔子菌。 擔子菌主要由孢子(spore)、菌絲體(mycelium)、蕈菌(mushroom)三個部分所組成。這三個部分分屬不同的概念:孢子是真菌的「生殖細胞」(它和植物的種子是完全不一様的概念,稍後有詳細的解釋);菌絲體是真菌有機體的「結構組織」;蕈菌,也就是那朵菇,則是「子實體」。 ...
建立於 05 十月 2015
48. 記2009第五屆國際藥用菇菌大會 ── 靈芝,維護全人類健康的首選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憑藉著豐富的原料資源和廉價的勞力成本優勢,中國的食藥用菇菌產業每年以超過13%的成長率來應付市場消費的需求,同時具備廣闊的內需與外銷市場前景,中國正積極努力介入國際食藥用菇菌產業發展的方向,爭取主辦國際會議來主導產業發展的議題,或吸收最新科研成果,是最事半而功倍的。 在此次大會中所探討的主題,關於食藥用菇菌的包括: (1) 採集、分類、生態和菌種保存; (2) 營養與藥理作用及價值; ...
建立於 01 十月 2015
49.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憶董大成院長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董教授與我在北醫這段期間的靈芝研究論文,大都在董教授所創立的《中華民國癌症學會會刊》中發表。直到今日,他所創立的癌症研究基金會仍然設立獎金及獎項,鼓勵對癌症研究具貢獻的學者。   從三萜類指紋圖譜的建立,到靈芝子實體廢渣的再利用 追隨著董教授的腳步,我除了協助建立多醣的分析方法之外,靈芝三萜類也成為我另一個研究主軸。當時,從不同來源的靈芝子實體發現三萜類具有特徵指紋,而且有很高的再現性。經比對三百多個標本,可以歸納出十八個生物種,顯示三萜類可以作為靈芝種類初步分類之依據。 ...
建立於 23 九月 2015
50. 為解決問題而開的「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在龍泉圓滿落幕!中國靈芝產業能否華麗轉身,端視靈芝企業實踐多少科研成果(下)
(活動報導)
... D. Rai甚至開始在印度推廣靈芝的人工栽培。 作為一位擁有深厚傳統醫療文化的子民,以及靈芝進口國的研究者與推廣者,R. D. Rai在報告「靈芝在阿育吠陀的故鄉──印度受到熱烈歡迎」時,除了特別強調「各國應當對傳統醫藥的貿易,推出相互認可和授權的體系」,還將他觀察到的靈芝產業問題提出來討論: 1. 分類混亂:雖然目前已有分子生物學的研究方法和工具做為分類的輔助,但科學的結論有時候仍會相互矛盾,是否應尋求解決之道? ...
建立於 02 九月 2015
51. 〔2015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 系列報導〕號稱史上最嚴的新版《中華人民共和國食品安全法》將於10月1日施行,哪些要求和靈芝類產品有關?
(活動報導)
...  (四)關於保健食品實行「註冊」與「備案」分類管理的規定 新版《食品安全法》對於保健食品採取兩種方式管理,一是「註冊」,一是「備案」。劉森連表示,對於傳統中草藥和其他生物活性成分為原料的產品,特別是複方產品,相關質量標準、量效關係和檢驗方法等存在差異,難以形成統一標準,不能對成品及其原料的安全性和保健功能通過通用技術要求進行評價,相關原料未列入〈保健食品原料目錄〉的,以及首次進口的不屬於補充維生素、礦物質等營養物質的產品,實行註冊管理。 ...
建立於 25 八月 2015
52. 為解決問題而開的「第一屆中國靈芝大會」在龍泉圓滿落幕!中國靈芝產業能否華麗轉身,端視靈芝企業實踐多少科研成果(上)
(活動報導)
...  於是近三十名來自中國、台灣、日本、印度、韓國的學者專家,依憑其在菌種分類、原料栽培、化學成分、質量控管、藥理活性、生產加工、市場運作、法律規範等專業,以演講、報告、論談等方式,和現場三百多位關心靈芝產業發展的朋友進行深度交流(詳細會議日程和主題請見〈8月9〜12日浙江龍泉第一届中国灵芝大会会议日程〉)。 會中最大的亮點莫過於8月11日下午的「關於靈芝產品及其存在問題專題討論」,八位學界專家和兩位產業代表齊坐台上,接受台下的各種提問,舉凡孢子破壁好或不破壁好,孢子和孢子油的活性與藥用價值,如何解決中國廣泛栽培的靈芝與原始Ganoderma ...
建立於 17 八月 2015
53. 歷屆靈芝研討會照片回顧 1987~2016
(歷史回顧(2015之前研討會))
...  推動了台灣的靈芝研究,也為台灣靈芝產業的生存與發展奠下基礎。(提供/許瑞祥)   當時與會的學者,包括董大成、許瑞祥、蘇慶華、姜宏哲、曾聰徹、 李旭生、鄭惠華、蕭明熙、翁舷誌、劉國柱、楊玲玲、王西華等, 從「生物特性及分類、活性成分分析、藥理、藥效、環境評估和栽培」等不同面相提供建言, 他們都是當時該領域的專家,也共同為台灣後來的靈芝研究撐起一片天。(提供/許瑞祥) ...
建立於 04 七月 2015
54. 〔專訪〕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祥教授:真菌種源鑑定先驅,穩固菇蕈產業根基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種源鑑定」這個名詞對於現在投入農業生技研發的人來說已是耳熟能詳,其對於學術與產業進展之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然而,在1970 年代左右,種源鑑定技術還限制於以型態差異為主的分類系統時,菇蕈類生長因受到環境影響可能造成外觀上的差異而導致人為誤判,小則影響研究成果,大則關係到食用安全。 台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祥教授正是開啟菇類菌種分子鑑定新局面之關鍵人物,其靈芝與冬蟲夏草之研究成果,帶領國際菌種分子鑑定研究往前邁進一大步。藉由透視老師的研究經歷,不僅可以一窺真菌界菇蕈類之研發進展,也道出未來產業發展須思考改善之處。 ...
建立於 02 七月 2015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3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