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54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第 2 頁,共 3 頁

21. 2018最重要的食用菌學術會議,討論了哪些重要的靈芝議題?──記第九屆世界食用菌生物學與產品大會(上)
(活動報導)
...  (1) 資源多樣性、分類及野生菌 (2) 組學及生物信息學 (3) 遺傳育種 (4) 生理發育 (5) 活性成分及營養和藥用價值 (6) 栽培技術、培養基質及工廠化生產和設備創新 (7) 病蟲害 (8) 產品質量和安全 (9) 產業經濟與文化 共計有106個口頭報告和50個海報展示,其中以靈芝為主題的就有11個口頭報告和4個海報展示,若把2個「主題未標示靈芝,但內容上靈芝占有相當比例」的口頭報告也算進來,靈芝在這百菇齊放的研討議題裡就占了十分之一強,且內容涵蓋菌種、基因、成分、療效、生產技術、質量管控、產業經濟、品牌文化等各層面,顯示靈芝是眾多食用菌中,研究上相對透徹、應用上相對純熟、開發上也相對具有前瞻性的一群。 ...
建立於 02 十二月 2018
22. 〔臺大教授許瑞祥專文〕你吃的靈芝屬於哪個世代?細說靈芝產業1.0~4.0完整版(上)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紫芝甘溫無毒,主治耳聾,利關節,益精氣,堅筋骨,好顏色,療虛勞。 黃芝甘平無毒,主治心腹五邪,益脾氣,安神。 白芝辛平無毒,主治咳逆上氣,益肺氣,通利口鼻,強志意,安魄。 黑芝鹹平無毒,主治癃,利水道,益腎氣、通九竅,聰察。 青芝酸平無毒,主治明目,補肝氣,安精魄。 六芝的味性、功能雖各有異,但皆能久服輕身不老,成為上藥中的瑰寶。 從公元前一世紀的《神農本草經》到明朝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一千六百年間不斷修正補充有關靈芝的分類、氣味、藥性和主治功效等的論述,確立了靈芝扶正固本、滋補強壯的價值,也奠定了靈芝產業1.0「傳說有效」的基礎。 ...
建立於 17 七月 2018
23. 再現靈芝預防保健、孝養天下的價值──記福建浦城2018國際靈芝文化節
(活動報導)
...  因此,許瑞祥認為,靈芝是中國文化中,生物與傳統醫學、宗教、政治、藝術互動的典範,其在歷史長河的使用經驗中所衍生的獨特文化,讓靈芝獨特於所有傳統中草藥之外,成為身心靈全方位養生的唯一選擇。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許瑞詳教授,從1980年代開始投入靈芝菌種分類鑒定的研究,並在1990年取得全球華人第一個靈芝博士學位。通過他的研究大家才發現,原來靈芝有好多種,有些甚至只是外形類似,但實際上並非靈芝。因此吃靈芝養生的第一步就是「吃對靈芝」,如果吃錯了,那可一點都不如意了。 ...
建立於 15 七月 2018
24. 〔2018國際靈芝文化節重頭戲〕靈芝產業高峰論壇7月9日將在浦城登場!橫跨靈芝現代研究五十年,老中青三代靈芝專家會擦出什麼火花?
(最新消息)
...  臺灣大學許瑞祥教授從1980年代開始投入靈芝菌種分類、鑑定、栽培的研究,並在1990年取得全球華人第一個靈芝博士學位,1996年建立全球首座靈芝基因資料庫,2000年開始致力於靈芝功能性蛋白的開發應用。 上海市農業科學院食用菌研究所張勁松所長在1997年赴德國柏林自由大學分子生物學與生物化學研究所深造,進行靈芝等真菌抗腫瘤活性成分的研究工作,並在2000年取得博士學位後回國,至今仍持續投注心力在靈芝中活性成分的分離純化、結構鑑定、生物活性探討。 ...
建立於 06 七月 2018
25. 何止兩千年!考古研究證實,人類使用靈芝治病救人至少6800年!
(焦點新聞)
...    以擔孢子為證,史前靈芝的確是Ganoderma屬 由於長期浸泡在水中,使得這五份史前靈芝的菇體色澤已不復當年,但其擔抱子仍保存完好,足以作為種源鑑定的依據。 透過電子顯微鏡和光學顯微鏡的觀察,從其具備「卵圓形,有雙層細胞壁,外層細胞壁薄而透明,內層細胞壁較厚且有疣狀凸起」等形態特徵,確認它們均為現代生物分類學所定義的「靈芝屬(Ganoderma)」無誤。中國本草典籍所記載的「芝」,和西方科學的靈芝屬,終於有了確切的連結。 ...
建立於 22 六月 2018
26. 〔臺大教授許瑞祥-演講精選6〕認對靈芝才不會遺憾終身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宋朝《重修政和經史證類備用本草》則首次提到,有青、赤、黃、白、黑、紫六色靈芝,此說法到了明代《本草綱目》仍繼續被採用。 古代人這樣的描述,為現代人留下很大的問號,到底什麼是六色靈芝?古書記載沒有樣品可供比對,只有圖。但不管怎麼說,紅色靈芝和紫色靈芝,是目前藥典上確實存在的藥材,至於其它顏色的芝指的是什麼,則還需更多的研究。 在現代生物學上的分類,對於「靈芝屬」有很嚴格的定義。它的特徵是,有排列很緊密的表皮,上面有一層水溶性的蠟,光線照射下會反光,所以它是表面會發亮的菇,就像一把可以遮雨的油紙傘。 ...
建立於 28 一月 2018
27. 台灣靈芝產業與學術研究 從無到有的發展概況──2016首屆國際食用菌文化大會論文
(活動報導)
...  會議由享譽國際食用菇研究,時任臺灣大學農業化學系教授、真菌學會與微生物學會理事長的王西華教授負責籌辦,地點選在臺灣大學農藝館,除邀集當時主要的靈芝學者介紹研究成果,會中還決議由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簡科國科會)投入「靈芝大型研究計畫」,以促進產業發展、建立國家標準為目的,成立五個研究小組(分類、栽培育種、加工、臨床評估,以及成分分析、生化和藥理作用),動員各學術機構對靈芝進行系統化研究,台灣主要的靈芝研究團隊儼然成形。 ...
建立於 25 五 2017
28. 霊芝と認知症:霊芝がアルツハイマー病の概念を覆す
(一期一会)
...  認知症は病状の進行度合によって、初期、中期、末期に分けられます。末期になると家族も認識することができず、自分で生活する能力すらも失い、全面的な介助が必要となります。認知症は一般的に、血管性認知症と変性性認知症の二種類に分類されます。前者は血管の詰まり、若しくは他の病気から起因するもの、後者は脳神経機能の障害が原因で発生するもので、これに代表するのが「アルツハイマー病」です。 アルツハイマー病が近年注目された理由として; ...
建立於 27 十二月 2016
29. 〔蘇慶華專欄〕初解靈芝孢子粉的迷思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nm波長紫外光下會發亮。這個圖也說明靈芝子實體成分的分布相當豐富,從極性最高到最低都完整具備。 接著,我們拿大陸的樣品進行比對,包括三種孢子粉和一種靈芝子實體。結果顯示(圖4),大陸栽培的靈芝子實體成分和臺灣栽培的靈芝子實體是幾乎一樣的,都含有靈芝酸B、靈芝酸C2和固醇,符合分類學家認為均屬同一種靈芝的說法。至於兩種未破壁孢子粉也有相同的模式,在三萜類這一區塊幾乎沒有呈色點,也符合我們過去的分析──三萜類很少或幾乎沒有──但是在固醇這一區則明顯呈現ergone及麥角固醇。 ...
建立於 18 十二月 2016
30. 2016國際靈芝大會系列報導(3) 12場特別演講的省思:種源一致化、生產標準化、成分規格化,才能再造靈芝產業的絕代風華
(活動報導)
...  姚一建研究員的演講主題是「靈芝資源開發利用中幾種重要物種的鑒定及名稱問題」。   臺灣大學生化科技學系 許瑞祥教授: 首個靈芝單一活性成分已商品化;G. lucidum學名不宜修改 以靈芝分類鑑定取得博士學位的許瑞祥,研究靈芝已逾三十年。他在「靈芝免疫調節蛋白的功能研發與應用」的演講裡,除了介紹已在去年成功商品化的單一活性成分「靈芝蛋白GMI」,演講一開始他還是固執本科,不厭其煩地提醒「固定種源」對於學術研究、產品開發和產業發展的重要性。 ...
建立於 27 十一月 2016
31. 德國:你使用的靈芝真的是Ganoderma lucidum嗎?
(2010-2019)
2016年6月/德國法蘭克福大學/Phytochemistry 文/吳亭瑤   知道或認識靈芝的人,多數對這個學名「Ganoderma lucidum」耳熟能詳;發表在國際上的靈芝研究論文,其中的主角也多半是G. lucidum;市面上許多靈芝產品的外包裝,也都宣稱其所使用的靈芝原料是G. lucidum。 這個現象對熟稔靈芝菌種的真菌分類學家來說,真是一大困擾,因為最早被命名為「G. ...
建立於 17 七月 2016
32. 話說「寫靈芝」的緣起不滅
(靈芝與我)
...  磨合。無為而治的後盾 對於一個從博士時期(1984~1990)就開始研究靈芝(靈芝菌種的分類鑑定),擁有「全球華人首位靈芝博士」美譽,並把「傳遞正確靈芝知識」視為使命的專業人士,竟不急著在第一時間對未來的手下展現他的滿腹經綸和理想抱負,這種違反一般人性好為人師的做法還真是稀奇! 在後來長達十六年的合作過程,他這種「無為而治」的態度始終沒有變過,總是「任由」我做各種題目的發想,採訪各式各樣對靈芝有不同理解和體會的人,且不設任何限制地讓我在文章中自由發揮。而他,多半扮演「後盾」的角色,被動的幫我把擬出來的題目稍微抓個方向,被動的在我的要求下和我針對不懂和疑惑的採訪內容做討論,以及被動的審閱我寫出來的報導。 ...
建立於 01 七月 2016
33. 穹頂下的希望!專訪全球首個證明「靈芝抗PM2.5」的研究團隊──中原大學助理教授招名威、曾嘉儀&臺灣大學教授許瑞祥
(焦點新聞)
...  從菌種分類、鑑定和栽培起家的許瑞祥,研究靈芝超過三十年,看著靈芝「以不變應萬變」地陪伴人類經歷多少健康威脅,而今再遇上殺傷力強大的PM2.5,自是有一份期待。 其實PM2.5在2012年的台灣並不紅,那時馬英九總統剛連任、NBA華裔球員林書豪剛從紐約尼克隊發跡,舉國上下不是為了「油電雙漲」吵翻天,就是忙著討論為什麼會有「林來瘋」。 而接下來的兩年,全台又陷入以假亂真的食安風暴裡。直到2015年二月底,中國前央視主播柴靜自費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網路發酵,加上媒體對於台灣哪個地方「又紫爆了」的新聞播得愈益勤快,PM2.5才逐漸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 ...
建立於 25 五 2016
34. 穹頂下的希望!專訪全球首個證明「靈芝抗PM2.5」的研究團隊──中原大學助理教授招名威、曾嘉儀&臺灣大學教授許瑞祥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從菌種分類、鑑定和栽培起家的許瑞祥,研究靈芝超過三十年,看著靈芝「以不變應萬變」地陪伴人類經歷多少健康威脅,而今再遇上殺傷力強大的PM2.5,自是有一份期待。 其實PM2.5在2012年的台灣並不紅,那時馬英九總統剛連任、NBA華裔球員林書豪剛從紐約尼克隊發跡,舉國上下不是為了「油電雙漲」吵翻天,就是忙著討論為什麼會有「林來瘋」。 而接下來的兩年,全台又陷入以假亂真的食安風暴裡。直到2015年二月底,中國前央視主播柴靜自費拍攝的紀錄片《穹頂之下》在網路發酵,加上媒體對於台灣哪個地方「又紫爆了」的新聞播得愈益勤快,PM2.5才逐漸成為台灣社會關注的焦點。 ...
建立於 25 五 2016
35. 解讀「真菌類食品標示管理原則」的內涵 ── 以冬蟲夏草、牛樟菇和靈芝為例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從《神農本草經》到《本草綱目》,一千六百年間不斷修正補充有關靈芝的分類、氣味、藥性和主治功效等的論述,奠定了靈芝是扶正固本、滋補強壯珍貴藥材的理論基礎。 1960年代開發的人工栽培技術,為靈芝的科研及產品開發提供了充足的原料。1970年代中國大陸所發表臨床報告,指出靈芝製劑對慢性支氣管炎、哮喘、冠心病、心絞痛、高脂血症、神經衰弱、肝炎、白血球減少症等有很好的療效,此結果證實了古籍所述對靈芝的藥用價值,也引起學界對靈芝進行化學組成與藥理研究的高度興趣。 ...
建立於 19 五 2016
36. 〔蘇慶華專欄〕靈芝研究在北醫之5 ── 健康、好吃又有趣的靈芝珍珠圓
(臺北醫學大學 蘇慶華教授)
...    無意間發現靈芝菌絲會形成漂亮的菌球 於是我開始準備瓶瓶罐罐,這些事情對我來說已經駕輕就熟,因為只要把過去培養植生蟲草的經驗移植過來就行了,而且靈芝的生長條件也十分類似。 在向菌種中心購得菌種後,開始繁殖放大培養,從試管到培養皿,再從培養皿到三角錐瓶,進入震盪搖床液態培養。由於靈芝是一種好氧的真菌,如果在三角錐瓶液態培養基中靜置培養,靈芝便會在液面形成一層菌絲,並逐漸成為類似海綿組織的菌絲餅。 ...
建立於 05 三月 2016
37. 〔林志彬專欄〕現代研究解讀《神農本草經》關於靈芝「無毒」的論述
(北京大學 林志彬教授)
...  每日給予大鼠灌胃 1.12 g/kg、2.25 g/kg、4.5 g/kg的靈芝孢子粉共三十日,可見灌胃靈芝孢子粉的各組大鼠外觀、體重增長、進食量與對照組比較,均無區別。三個劑量組大鼠的血紅蛋白(血色素)含量、紅血球與白血球計數,以及白血球分類、血清丙氨酸氨基轉移酶(ALT)、天門冬氨酸氨基轉移酶(AST)、尿素氮、肌酸酐、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血糖、總蛋白、白蛋白等測定值,也均在正常範圍內;肝、腎、胃、腸、脾、睪丸、卵巢亦未見病理組織學改變。 ...
建立於 04 三月 2016
38. 靈芝──21世紀台灣生物技術產業的試金石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二)具長期的靈芝研究經驗 台灣從1970年代開始出現靈芝相關研究文獻,至1987年國科會主導推動靈芝大型研究計劃以後,引爆台灣近年來靈芝研究的熱潮,包括中研院、台大、師大、清大、陽明、北醫、高醫、中國醫、國防醫等大專院校和農試所、林試所等推廣單位,紛紛招兵買馬全力投入尋寶的行列,開啟了台灣學術界全方位研究靈芝的新紀元。 舉凡與靈芝相關的分類、生態、生理、遺傳等基礎領域,或是活性成分的分離、萃取、純化、鑑定與藥理分析模式的建立,使得台灣靈芝的研究團隊儼然成形。台灣的靈芝研究成果自1990年起現身於國際舞台中,無論從基因水平探討靈芝物種的起源、新化合物的分離鑑定與活性功能評估等,皆有卓越的成果,也使台灣成為靈芝研究的重鎮。 ...
建立於 04 三月 2016
39. 靈芝精進「第一線免疫」的主力戰將 ── 吞噬細胞&自然殺手細胞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第一線防衛系統的「吞噬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 本文中將介紹免疫系統中,負責殲滅於灘頭的第一線防衛系統中主要的兩種細胞──吞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的來源,及其活性對免疫功能的影響。 吞噬細胞和自然殺手細胞在血球的分類中皆為白血球的一部分,在血液中循環全身的白血球,雖然在數量上遠少於攜帶氧氣的紅血球,但卻是免疫系統的主要成分。 白血球起源於人類骨髓裡的幹細胞(stem cell),具有一個細胞核,最常見的為單核細胞(monocyte),當有感染發生時,單核細胞會大量出現並轉化成巨噬細胞(macrophage)。巨噬細胞體積大、吞噬能力強,能包圍並殺死經由專一性免疫細胞(如B細胞或T細胞等)標記信號的病原體或老化和變異的細胞。巨噬細胞除了能在血液中全身流動尋找目標外,並存在於網狀內皮系統中的淋巴結、脾臟、肝臟等重要據點,偵查並捕捉、消滅通過的病原體或異常細胞。 ...
建立於 18 二月 2016
40. 日本中国菌類歴史と民俗学
(靈芝圖書)
出版日/1983年4月29日 作者/小林義雄 出版者/廣川書店(東京) 語言/日本語 開本/‪27公分       頁數/254頁 簡介/日本小林義雄(1907-1993)教授是國際知名的真菌採集、分類和生物學研究先驅,其在本書有系統地整理了古代日本與中國關於靈芝等各種菌類的文字記載和圖像描繪。迄今發現最早對靈芝有詳細記載(介紹服用方法和指導採集)的古籍《太上靈寶芝草品》,首度被收錄在現代菌學書籍中正式介紹的,應該就是本書。 ...
建立於 14 十一月 2015
  • 最先
  • 前一頁
  • 1
  • 2
  • 3
  • 下一個
  • 最後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