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ganoderma-logo
  • 關於我們
  • 焦點新聞
  • 研究新知
    • 1960-1999
    • 2000-2009
    • 2010-2019
    • 2020-2029
    • GMI (2010-present)
  • 活動訊息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認識靈芝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您目前位置:首頁
  •   焦點新聞
    • 靈芝知識
    • 靈芝學者
    • 靈芝與我
    • 靈芝之美
    • 靈芝圖書
    • 研究新知
    • 最新消息
    • 活動報導
    • 歷史回顧
    • いちごいちえ
    • 天選之材GMI

 

一共有:10 項結果被找到。

搜尋關於:
只搜尋:

1. 日本:拉抬IgA抗體&防禦素,靈芝提升腸道免疫力
(2010-2019)
... patches,簡稱PP)」的淋巴結組織,擔任免疫守門員。一旦有致病菌被培氏斑塊裡的巨噬細胞或樹突細胞發現,沒多久B細胞就會分泌IgA抗體捕捉致病菌,為腸道築起第一道防火牆。 已有研究證實,IgA抗體的分泌量愈多,致病細菌愈不易繁殖、移動能力愈弱,腸道通透性較低,細菌也比較不易穿越腸道進入血液,可見IgA抗體的重要性。 為了了解靈芝對小腸培氏斑塊分泌IgA抗體的影響,日本北海道大學等研究者將大鼠小腸的培氏斑塊取出體外,再把斑塊裡的細胞分離出來,與大腸桿菌的脂多醣(細菌的細胞壁組成,也稱內毒素,縮寫LPS)一起培養72小時。結果發現,這段期間如果同時有相當劑量的靈芝存在,則IgA抗體的分泌量,會比沒有靈芝時高出很多──但低劑量的靈芝則無此效果。 ...
建立於 05 二月 2018
2. 義大利:靈芝對三陰性乳腺癌、黑色素瘤有抑制作用
(2010-2019)
...  靈芝對黑色素瘤細胞移行能力的影響   靈芝降低發炎的影響 由於發炎環境會促使癌細胞分泌各種有利癌細胞生長、轉移的物質,進而加速癌症的惡化,因此研究者特別探討靈芝在這方面的影響。 研究者利用LPS(脂多醣,也稱內毒素,細菌細胞壁的組成,會引起發炎反應)模擬體內的發炎環境,也就是把LPS和人類三陰性乳腺癌細胞一起培養12小時,結果發現,癌細胞分泌的IL-6、IL-8、MMP-2、MMP-9均明顯增加。 ...
建立於 13 九月 2017
3. 2016第二屆中國靈芝大會演講精選(2) 北大副教授李衛東:靈芝功效多,「保護腸道屏障」是關鍵!
(活動報導)
...  「失血性休克」是指大量(總血量的二至三成)且快速失血所引起的休克,如不及時輸血,身體器官功能會因為缺氧而急遽衰退,有致死之虞。因此盡快補充血液是根本的急救措施,問題是當血流再度循環全身時,瞬間的氧氣供應會對原本缺血的各組織器官造成嚴重的氧化損傷,包括腸黏膜損傷也會進一步加重,進而導致腸內的細菌、內毒素穿越腸道屏障進入血液和其他器官,引發全身性發炎。 而根據河南職工醫學院楊紅梅等以家兔做的動物實驗顯示【8】,輸血搶救時同時灌注1%靈芝多醣,可降低腸黏膜遭受的氧化和發炎損傷,減少腸內細菌位移至其他器官,同時動脈血壓也有比較好的恢復(但還未正常)。 ...
建立於 28 十月 2016
4. 專訪「靈芝減重」研究團隊的操盤手 ── 長庚大學賴信志教授、張志榮博士、林詮盛博士:腸道菌可能是靈芝多醣有效的關鍵
(焦點新聞)
...  更重要的是,腸道裡會產生內毒素的菌群Proteobacteria(變形菌門),在高脂飲食的肥胖鼠很多,但同時有吃靈芝者卻會降低它的數量,甚至幾乎測不到它的存在。   「吃大便」實驗以茲證明…… 在確定靈芝菌絲體水萃取物可以改變腸道菌相之後,他們開始設想,靈芝對體重的控制,會不會是透過調控腸道菌相達成的?因為先前已有許多研究觀察到,肥胖的老鼠和人類腸道裡的F菌比例較高,清瘦者則有較多B菌;另外也有動物實驗證實,給老鼠注射內毒素會促使體重增加,所以減少會產生內毒素的菌,對體重控制必然是一大利多。 ...
建立於 27 七月 2015
5. 台灣:松杉靈芝萃取物調節Th1與Th2,改善小鼠過敏體質
(2000-2009)
...  中興大學林金源與臺灣大學陳妙齡等已在先前的研究證實,給過敏小鼠餵食松杉靈芝萃取物,可以減少其支氣管肺泡裡的發炎物質與發炎細胞,改善過敏引起的呼吸道阻力(詳見:松杉靈芝萃取物能改善過敏小鼠呼吸道的發炎反應)。但對於血清裡相關的抗體濃度、以及脾細胞和巨噬細胞的免疫反應,該研究並沒有確認。所以此次研究主要就在探討這部分的問題。 脾臟細胞是T細胞的大本營。實驗發現,把過敏小鼠的脾臟細胞取出,再和卵蛋白(作為過敏原)一起培養,有助於Th1發展的IL-2(介白質2)會減少分泌,而會強化Th2的IL-4(介白質2)則會大量生成。再者,從過敏小鼠腹腔取出巨噬細胞,再以以內毒素(LPS,又稱脂多醣,細菌的細胞壁組成,會引起發炎反應)和干擾素(IFN-γ)刺激,IL-1β和IL-6的分泌量也明顯偏低──此二者也是促使免疫反應朝Th1方向發展的好手。 ...
建立於 06 七月 2015
6. 台灣:靈芝調整腸道菌相,減少高脂飲食造成的體重增加
(2010-2019)
...  為什麼靈芝水萃取物可讓小鼠胖得比較少,也胖得比較健康?這篇發表在《Nature Communication(自然通訊)》的報告指出,和靈芝菌絲體水萃取物改善腸道菌相、保護腸道屏障、減少內毒素流入血液有關。 過去已有研究顯示,飲食因素會造成腸道害菌增加、益菌減少,進而破壞腸道屏障的完整性,使得腸裡的有害細菌和內毒素(又稱脂多醣,某種細菌的細胞壁組成,會在細菌死亡後被釋放出來)有機會進到血液循環和其它組織器官造成危害,包括促進肥胖的形成和引起發炎,而肥胖和發炎也會反過來再讓前面的那些問題更加嚴重,造成惡性循環。 ...
建立於 03 七月 2015
7. 許先業教授的靈芝研究論著
(陽明大學 許先業教授)
... β Expression in Cultured Smooth Muscle Cells and in Thoracic Aortas in Mice. 〔靈芝多醣體對內毒素處理小鼠及人類主動脈平滑肌細胞之介白素-1表現的影響及其機轉〕Evid Based Complement Alternat Med. 2014;2014:305149. 11. Lin TY, Hsu ...
建立於 01 七月 2015
8. 靈芝能減重?
(焦點新聞)
...    調節腸道菌相,保護腸道屏障 類似的結果也出現在腸道菌相的改善和腸道保護方面。過去許多研究證實,高脂飲食會造成腸道細菌的組成結構失調,包括腸道兩大菌群「Firmicutes(厚壁菌門)/Bacteroidetes(擬桿菌門)」的比例偏高,而另一群會釋出內毒素的 Proteobacteria(變形菌門,大腸桿菌即其中的一種)的數量也會增加。 這些細菌的失衡已被證實和肥胖的形成有關,但賴信志等的動物實驗卻顯示,高脂飲食造成的肥胖小鼠如果同時有吃 WEGL,上述菌群的比例與數量會調整得比接近體重正常的小鼠腸道狀況。 ...
建立於 29 六月 2015
9. 靈芝對腦血管疾病的輔助醫療和預防效果
(中國醫藥研究所 劉國柱教授)
... 0.55 倍。大腸桿菌內毒素(Endotoxin)引起血小板的凝集,靈芝的抗凝集作用也比阿司匹林強(1)。即使將靈芝液稀釋一百倍,仍有顯著的抗血小板凝集作用(2)。 凝血烷 B2(Thromboxane B2)可使血小板凝集,靈芝的丙酮萃取質 1,000 μg/ml 之濃度,可抑制大鼠血小板凝血烷 B2 的生成達 80%,因而阻止了血小板的凝集。 (二) 抗凝血酶作用 將牛的纖維蛋元溶於緩衝液,再加入靈芝液,最後加入凝血酶(Thrombin),測定其凝固時間,與對照組比較,其凝固時間顯著延長,且靈芝 ...
建立於 13 六月 2015
10. 靈芝多糖的發現及七○年代至今的研究回顧(下) 1990年代後期~2000年代中期
(臺灣大學 許瑞祥教授)
... PS-G 不含細菌內毒素,以排除受 LPS 污染的干擾。 作者等研究 PS-G 對嗜中性白血球存活率的影響,是透過抑制自發性凋亡現象達到的。嗜中性白血球是重要的免疫細胞之一,主導寄主抗菌與吞噬的能力,此白血球從骨髓釋放到循環系統中只有 6~10 小時的生命期,受到自發性凋亡程序來調控其生命的長短。研究發現,PS-G 能拮抗由 Akt-regulated signaling pathways 所引發的白血球凋亡作用,延長白血球存活時間來增強寄主免疫力。 ...
建立於 14 五 2015
Tweet
primi sui motori con e-max.it
回到頂端(Top)

COPYRIGHTS ©  Ganodermanews since 2015. ALL RIGHT RESERVED.
靈芝新聞網 版權所有 | 本網站內容作者享有其著作權,禁止侵害,違者必究

Powered by 
ganodermanews.com